一天,以波斯匿王為首的七國國王和大臣們一起討論佛法,大眾論議著五欲之中,何為第一?有人說:「色為第一。」但也有人對於聲、香、味、觸有不同的認定,於是有人建議:「我們不如去請示佛陀。」
波斯匿王稟告佛陀:「世尊!我決定要止息這樣的惡事再度發生,不要再看到這些人為了貪利而犯下過錯。」佛陀告訴波斯匿王:「你能這樣子想很好,這些有權勢的皇族、婆羅門及長者們,因貪利而犯下欺詐妄語的惡行,將受苦無量。」
佛陀教誡比丘:「不要羨慕提婆達多所得的利養,因為別受利養自壞善法,不管現世或來世皆是如此,譬如芭蕉、竹、蘆葦等,生果即死,亦如駏驉,懷孕時離死期也不遠,提婆達多受其利養,今世受惡報,來世亦將受惡報。因此,比丘慎勿貪著利養。」
佛陀問賓耆迦:「如果是有吉星的好日子,你會宴請你的宗親眷屬嗎?」賓耆迦表示:「當然。」佛陀又問:「如果這些宗親不接受你的食物,你會怎麼辦?」賓耆迦回答:「既然不接受這些食物,這些食物自然歸我。」
有一次,阿難背上生了一個癰瘡,佛陀讓當時有名的神醫耆婆為他醫治。因需開刀治療,耆婆擔心阿難承受不了疼痛,遲遲不敢下手。佛陀知道了他心中的憂慮,便慈悲地說:「請儘管放心醫治吧!我將為阿難說法,使他轉移心思。」
一天,佛陀領著弟子們入羅閱城中乞食托缽,正巧惡比丘提婆達多也到羅閱城中乞食。就在佛陀將進入某個巷子的時候,從遠遠的地方看到提婆達多也將進入同個巷子,佛陀便自然地轉身,準備繞道而去。
有一戶豪門望族的長者,突發異想:「寺院中有許多年輕的出家人,不知道他們對男女情愛是否還有染著心?要得到答案,就得用巧計來測試測試。」於是這位長者便前往寺廟,禮請所有年輕比丘至家中接受供養。
有一羅漢走在路上,遇到一位面容憂戚、名叫光目的女人,她虔誠地供養羅漢飲食,羅漢問她:「妳有什麼心事嗎?說出來或許我可以幫助妳。」光目說:「亡母因生前不信因果又造惡業,我擔心她會墮入惡道之中。」
世尊為婆羅門授記作佛一事很快地在國內傳開,許多豪貴大臣、長者、居士都起了這樣的念頭:「為什麼小小一塊白,有這麼大的福報?」於是大家開始積極地以各種上好衣料為佛作三衣,爭相送至精舍供養世尊。
過去有六位外道論師,貪著世間的名聞利養,並競相號稱自己是最尊最貴的。有一次,聽聞到佛陀的神通威德遠遠超過一般人,六師便派遣一名侍者前去觀察如來的容顏、神色、目光、膽識,是否如人所說?
佛陀看著吉星,緩緩說道:「你女兒的美貌是得自於你,而我相好莊嚴是因諸佛菩薩的慈悲教導而成,這其中的道理並不相同。你認為你女兒相貌端正,但在我看來,就像一只美麗的瓶子中裝著屎尿,有何特別之處?」
國王順利地將十善推行到全國,人民受到善法的教化,對於自己的身、口、意都非常謹慎,也非常尊敬國王。國王終其一生都以弘揚十善為使命,許多瑞相也因其崇高德行而紛紛出現,金輪、七寶無一不具。
目連尊者問餓鬼:「你們過去生究竟做了什麼事,如今遭受這樣的苦報?」餓鬼們回答:「我們過去生為富有的長者子,但因驕慢自大、不信三寶,所以見出家眾到城裡來乞食,不僅自己不肯布施,還阻止他人修福。」
佛陀在世間教化眾生時,有一位優婆夷總是盡己所能,日日虔誠供養佛陀,無有懈怠。佛陀問她:「你如此虔誠地供養,是否有什麼願望呢?」優婆夷回答:「我希望布施供養的福報,讓我能得四個兒子。」
水鬼捉住船舷,憤恨地說:「船上沒有這位沙門,才放你們的船過河。」遇此景象,船夫等人皆十分驚慌害怕。水鬼告訴眾人:「過去我家供養這位沙門,數年以來,從未告誡我殺生之過,令我今日受此苦報,心中著實怨恨。」
五名夜叉來到慈力王面前,說道:「大王啊!我們這些鬼卒,都是仰賴人血才得以活命,但因大王您教導人民修習十善,使我們失去飲血的來源,現在實在又餓又渴,已經快活不下去了,請您大發慈悲,救救我們吧!」
佛陀告訴弟子:「梵摩國王即是我的前身,而那些大臣就是在座的比丘。由於當時以諸妙音樂及百味餚供養正覺佛,所以後來無量世中,皆生於人天之中,常受快樂,乃至這一世出家成就佛道,亦受妙樂供養。」
滿賢聽聞親友讚佛功德,深生信心與恭敬,於是走上高樓,手執香花,長跪合掌,遙請世尊前來接受供養,並心想:「希望如來以您功德,令我所燒之香氣芬馥,遍於王舍城內;所散之香花,於佛頂之上變成華蓋。」
阿難對老者說:「佛陀就在去此不遠的祇洹精舍,因緣殊勝難得,你應當前去拜見。」老者解釋:「不是我不肯去,只是佛陀所授的五戒當中,有一條為不飲酒戒,要我不喝酒就如同不讓嬰兒喝奶一般,會要了我的命!
過去,有父子二人一起居住。兒子入山砍柴時,看見泉水中有閃閃發亮的黃金,即回家要求父親分家,以方便入山採金。兒子向父親說:「所有財物都歸你,你只要給我一輛牛車、兩斛米、一把斧頭及荻草一枚,其他東西我都不要。」
貧人聞法後,回到買主家中,日日割下三兩肉為他醫病。由於對佛有著不可撼動的信心,心中專注憶持用心記下的偈語,足足一個月當中,貧人絲毫不覺痛苦難忍。直至買主痊癒,貧人身上的瘡痍竟也神奇地平復,完好如初。
世尊得知原因後,告訴波斯匿王:「世間萬物一切無常,無有久居而不滅者,亦如生命隨著時間一天天地消逝,好似河流晝夜川流不息。國王是一位孝順的君王,應當多為您的母親修齋、培福、供養三寶,才是真正利益您的母親。」
樹林中有一餓鬼正被鴟梟等惡鳥相繼啄食,痛苦萬分。阿難尊者心生不忍,於是驅除眾鳥,讓餓鬼暫得喘息。阿難尊者問:「你過去生到底是造了什麼惡業,現在要受此苦報?」餓鬼說:「如來的智慧如日朗照,能徹見一切眾生業果因緣,您當可前去請示。」
老比丘說:「你三次發起利益眾生的菩薩心,功德廣大不可思議,勝過三千世界成阿羅漢者,所以理當由我來背行李,走在你的後方。但是你也退失菩薩心三次,所以當你退失菩薩心時,當然是沙彌為師父背行李。」
朝中大臣見王子願心堅固,已經斷食六日,都非常擔心,於是他們一起向須提王建議:「王子已六日未食,若繼續如此,命恐不保。請國王答應王子的請求吧,至少未來您還能與王子相見啊!」須提王聽了大臣們的建議後,終於答應了護國王子出家的請求。
世尊告訴阿闍世王:「屠夫生為天人,是因為過去福德果熟,所以得生天上;屠羊所造的殺業,惡果未熟,所以尚未受報。等到這一生結束之後,果報享盡,是要墮入地獄,受殺生之罪;地獄罪苦受盡以後,還要轉生為羊,一一償還所欠的宿債啊。」
釋迦牟尼菩薩循著不可思議的光芒來到洞口,一見異象心大歡喜,歎未曾有,不覺雙手合十,一腳獨立,叉手向佛目不暫捨,虔誠吟詠著:「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修道人聽了他們的心聲,慈悲地說:「修行求道之人,必須以持戒為根本,攝心用功為行持,鄙棄外形而追求真道,飲食只要足夠支持身體所需,不必多求;應當收攝身心,修習止觀,息滅妄想,才能得道證果。」
其人聽聞佛陀說此偈語,當場心開意解、歡喜無比,於是至誠頂禮並請求佛陀:「往昔陳積罪垢所蔽,如是無知造罪九年,今日幸蒙世尊慈悲教化,方得於塵勞煩惱中解脫。唯願世尊慈悲,應允我隨您出家修行。」
採花人帶著採摘好的花朵趕回會場,沒想到在途中遇見了佛陀。清淨莊嚴的佛陀不僅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上亦散發千百日般的萬丈光明,令採花人心生歡喜。於是採花人至誠地頂禮佛陀,並以剛剛所採集的花朵散花供養。
婦人的丈夫發現她頭上的寶珠不見了,問道:「你頭上的寶珠怎麼不見了,你送給誰呢?」婦人答言:「今日有長者阿沙羅在城中勸募人民布施,以籌辦無遮大法會,供佛及僧,此是殊勝難得的因緣,怎可錯過?」
世尊見到青蓮華已調伏心中的我慢,於是恢復她本來的模樣。當時在場大眾見到青蓮花時而年老枯槁、時而年輕貌美,皆體悟無常之理而心開意解、心生厭離;青蓮華及其父母也善根現前,懇請佛陀為他們剃度出家,早求解脫。
國王感受到佛陀的功德莊嚴,有如甘露法雨普潤眾生,便造了八萬四千寶瓶來盛裝佛所洗浴過的水,並且賜予閻浮提中的八萬四千城,令其建塔供養。由於法護國王發起無上菩提心,栴檀香佛即為其授記:「法護國王於未來世當得成佛,號釋迦牟尼,度化無量眾生。」
上座回答:「這個女孩過去是宮裡的婢女,雖然貧窮卑賤,仍希望能供僧修福。一天,她在掃地時拾獲一枚銅錢,便將此錢供養僧眾,因為虔心供僧的功德,命終後投生於王室,為國王女,手中恆握一枚金錢,取之無盡。」
釋提桓因問梵豫王:「你這般難捨能捨,是為了求得釋梵天、轉輪王的果報,還是世俗的榮華享樂呢?」梵豫王回答:「我並不是為了來世能得釋梵天、轉輪王的果報而布施,而是希望能證得正覺,救拔處於飢渴寒熱中的眾生。」
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聲,便嘲笑老比丘的聲音猶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種下惡果,便慈悲地對年少比丘說:「我已得證阿羅漢果,功德悉備。」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驚毛豎,惶怖自責,便趕緊向老比丘懺悔自己的罪過。
普安王告訴他們:「你們所說的,其實都是苦惱、憂畏的根源呀!享樂的當下雖然很快樂,卻種下了貪、瞋、癡的種子,將來因緣成熟必定會面臨苦果。不如淡泊修道,無求無欲,守住這一念真心,如此得道才是真正的快樂。」
三個月應供圓滿,妙音如來於其臍中生出七寶蓮花,每一朵蓮花上各有一尊化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當時,寶殿王見到妙音佛如此神通變化,當下發起無上菩提心,妙音佛也為寶殿王授記:「國王日後必當成佛,號『釋迦牟尼』。」
佛陀為大眾開示種種妙法,個個法喜充滿,踴躍無比;觀頂王更發無上菩提心,願生生世世護持佛法,弘揚佛法,令一切眾生都能出離苦輪。梵行佛即為觀頂王授記:「你於今日發此廣大願心,未來世必當成佛,號『釋迦牟尼』。」
宮中有一婇女,名「功德意」,在七月十五日僧眾解夏的這一天,見到昔日國王所造的塔寺已結網蒙塵,心想:「此塔乃是頻婆娑羅王所造,如今卻?穢不堪,無人打掃。」於是決定即使身受刑罰,也要將佛塔灑掃乾淨。
農人後悔地表示:「之前在田裡耕種時,正巧佛陀與阿難尊者到田邊經行,因為聽到他們說有毒蛇,便走過去探探究竟,才發現這些價值連城的黃金。被貪心蒙蔽的我,於是將它據為己有,如今為此入獄,我終於明白黃金真是害人不淺的毒蛇!」
在旁的比丘們見此殊勝的法筵,不禁上前請示:「此眾等以何奇特因緣,能於佛垂般涅槃危急時刻,蒙佛濟度,且能速證果位?」佛陀回答:「凡事有果必有因,隨緣現起,我早於過去世為度化眾生,寧捨身命,令他們種下今日得度的因緣。」
由於佛陀說法圓融,辯才無礙,使得國王法喜充滿,準備了許多美味佳餚供養佛陀及眾比丘;並且在佛前發廣大誓願,希望以此供養功德,回向於未來世,令一切眾生都能安隱,有所依歸,進而解脫,趣入涅槃。
轉輪聖王壽命有八萬四千歲,能夠飛行於虛空之中,周遊各地,自由自在,無人能抵。其擁有宮殿、浴池、行宮、花園及群臣、夫人、宮女、象、馬……等各八萬四千。還有千位兒子,個個勇猛精銳,一人可抵千人。
從前,在印度的摩突羅國,有一位相當聰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羅門智者。一天,與智者結怨的幾位婆羅門為了算計他,明知智者不喜親近僧眾,特意悄悄來到僧團,假藉智者之名,邀請比丘至智者家中應供。
園丁將剛才的奇遇向國王報告。國王聽完之後,良久不發一語,心想:「怎麼辦才好?現今離迦葉佛時代已遠,《八關齋文》早已淪為歷史傳說,偏偏龍王以國家性命要脅,倘若不順他意,勢必興風作浪,禍國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