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藝術化
──融合藝術的建築
藝術,是真善美之具相表徵,是「心與相」之對話。輝煌的佛教藝術,在人類文明史上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儘管朝代興衰嬗變,佛教流傳下來的寶藏,除了文字優美的經典論述,舉凡佛像、雕刻、石碑、書法、壁畫、建築、詩詞、梵唄等等,皆是千古歷史及文化的見證。
中台禪寺的佛像雕刻無論在材質、色澤、製作及表現方式,除具時代的新意,更富佛法意涵。從三頭六臂的四大金剛、十二公尺高的四大天王、環鎮主體的五方佛、不同喻意的法報化三身佛、悲智願行的四大菩薩、消災延壽藥師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笑臉迎人的彌勒菩薩、祖師達磨、迦葉、阿難尊者,及鎮護佛寺的韋馱菩薩、伽藍關公等等;不論是石雕、木刻、銅鑄或其他特殊材質,在大和尚的親自指導之下,處處可見雕刻家精闢的藝術創作。
除了佛像藝術,中台禪寺的壁畫創作——融合大小乘的「八相成道圖」,亦堪稱一絕。高三米二十二、長五十米的大型馬賽克鑲嵌壁畫,敘述佛陀從兜率以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的歷程。伽藍殿及祖師殿內,玻璃晶雕之法脈圖,刻畫出禪宗傳承、伽藍的意義及佛法傳至中土之路遙艱辛。大莊嚴殿的彩繪天花,是傳統寺廟彩繪大師李漢卿之子李宗賢先生,參考敦煌石窟壁畫創作而成,同時也將逐漸凋零的台灣傳統寺廟彩繪藝術保存下來。藥師七佛塔內牆刻有大陸天寧寺拓本的五百羅漢聖像,以柚木為材,線雕而成;萬佛殿內的萬佛牆,一尊尊的銅製佛像皆由人工打造,佛像背光採用高科技光纖,相互輝映,光光相照。
十二支經柱序列而立的菩提文藝道,由大和尚及當代書法名家恭書經文鏤刻其上,內容刻有《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法門、〈清淨慧菩薩章〉、〈達磨二入四行觀〉及其他佛經的經文;兩旁則陳列當代藝術創作。殿堂的楹聯、菩薩殿的經牆皆是名家墨寶的石板陽刻雕鏤,更增勝了藝術價值。
中台禪寺的建築本身即是集佛教藝術之大成;不論建築外觀、室內空間、燈光設計,或是佛像雕刻、石碑經牆、壁畫浮雕,均是結合眾人的智慧,呈現至真、至善、至美、至聖之境,不僅為佛教藝術再添輝煌,更詮釋了豐富的佛法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