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說法有情聽。
無情的磚瓦木石訴說的是澈照大千的佛國世界。
藉由中台禪寺建築的落成,
大和尚的法將廣植於芸芸眾生的心田上。

 

 

 

 

 






金頂上的相輪

 
藥師七佛塔

 
九樓上禪堂

 
五樓大禪堂

 

佛法學術化
──
融合古今中外的建築風

  佛法的真理,亙古不變,過去如是,現在如是,未來亦如是。但是,理雖不變,在事相上,因為不同的時節因緣及生活民情,會隨順因緣以當代的語彙呈現,正所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就學術的角度來探討,塔的最上方為何要放置相輪

  最早的佛塔,是安置佛舍利的土堆,表示對佛陀的尊敬。現存極富盛名的桑奇大塔,是阿育王在西元前三世紀所建造。覆缽形石丘頂端是相輪的前身,由一「方形容器」、「輪盤」及「柱身」組合而成;方形容器安置佛陀舍利;輪盤是寶蓋,表示對佛陀的尊敬,也象徵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證果之意涵。輪盤亦是法輪,層層而上代表法輪常轉;輪盤中央的支撐——剎柱,即是阿育王的法柱。早期輪盤是三重,代表佛法僧三寶;後來,有五重、七重、九重……等形式,重數代表修行的果位。佛法傳至中國,佛塔增加了覆缽、請花、水煙等構件,中台禪寺矗立在金頂上的相輪,即是以此為藍本。

中國塔與印度塔之關聯

  眾所周知,洛陽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寺院。根據《魏書•釋老志》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所建造的白馬寺並非現存的形式,而是「……盛飾佛圖,畫跡甚妙,為四方式。凡宮塔制度,猶依天竺舊狀而重構之。從一級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謂之『浮圖』或云『佛圖』。」現今可確知的是,印度塔(stupa),又稱窣堵坡,傳入中國與漢朝的斥候塔(watchtower)融合而成中國寶塔(pagoda)。早期,未有佛像以前,以塔作為佛陀象徵,將佛塔供奉於寺內,繞塔而行,仰望禮敬。

  中台禪寺是「塔寺合一」的現代建築,塔中央更有一座中國傳統大木作構造的藥師七佛塔,這是匠師以傳統榫接無釘方式精雕琢磨而成。獨特的「塔中塔」造型,具有宗教、歷史與傳承等多重含義。

中台禪寺禪堂的演化

  古叢林的禪堂,中間是禪坐位置,兩側設有行者養息之臥鋪,跑香亦在禪堂之中。現代寺院之禪堂僅設禪坐之位,專供學人參禪打坐。中台禪寺之禪堂將住處移至禪堂附近,禪堂內專為禪修之用,堂外四周設有六∼九米的跑香道。原置於中央的佛像移至前方,以容納更多人打坐。此外,可與後方的大殿結合,使空間的運用更具彈性。

  十年前,為了設計中台禪寺,大和尚帶領李祖原建築師等一行人,參訪及考察大陸叢林古剎。其中,令李建築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高旻寺 德林老和尚的一席話:「天底下的修行者皆為高旻寺的這支香而來!」如今是「天底下的修行者皆為中台一支香而來!」

  過去的理念與因緣,成就傳統的古剎叢林;
  現代的因緣與理念,創造出新的殿堂空間。
  創新,是要建立在對傳統的了解。
  現代,終究還是要走入歷史。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世紀明燈 ●佛法學術化 ●佛法教育化 ●佛法藝術化 ●佛法科學化 ●佛法生活化 ●新世紀新希望 ●殿堂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