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童子為法忘軀(一)
文/傳皓  圖/法心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各 期 連 結
  • 雪山童子為法忘軀


善男子!在過去世,佛法未出現於世時,那時,我是修菩薩行的婆羅門,通達一切外道典籍,修寂滅行,具足威儀。我心清淨,不受任何欲想所破壞。我已滅除心中瞋恚之火,受持常、樂、我、淨法。我到處尋求大乘經典,那時,甚至連方等諸經的名字也未曾聽聞。當時我住雪山,其山清淨,清泉、水池、樹林、藥材,充滿其地,岩石間有山泉流出,種種香花,遍滿山野,飛禽走獸不計其數,甘美果實種類繁多,難以計算。更有無量的蓮藕、甘藷等各種根莖類植物。我獨自生活,只食諸果,食畢即專心思惟、禪坐,經無量歲,未聞有如來出世,乃至未聞大乘經典之名。善男子!我修如是難行、苦行時,釋提桓因(又稱帝釋)等諸天人心中驚訝,即共集會,而說偈言:

「各共相指示,清淨雪山中,寂靜離欲主,功德莊嚴王。
 以離貪瞋慢,永斷諂愚癡,口初未曾說,麤惡等語言。」

在天人眾中有一位天子,名叫歡喜,亦說道:

「如是離欲人,清淨勤精進,將不求帝釋,及以諸天耶?
 若是外道者,修行諸苦行,是人多欲求,帝釋所坐處。」

又有一位仙天子,向釋提桓因(姓憍尸迦)說:

「天主憍尸迦!不應生此慮,外道修苦行,何必求帝處?」

又說:「憍尸迦!世間有大士,為了眾生,不貪戀自己的身體,為了利益眾生,修種種苦行。如此大士,知道生死中諸多過咎,即使見珍寶遍滿山海、大地,也不生絲毫貪染,視之如涕唾。如此大士,能捨棄財寶、妻子、頭目、腦髓、手足、所住舍宅、象馬車乘、奴婢僮僕,也不發願求生天上,只為使一切眾生得到快樂。如我所知,如此大士清淨無染,煩惱永斷,唯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釋提桓因又說:「如你所說,此人是為了攝受一切世間眾生。大仙!若此世間有菩提樹,能除一切諸天、世人及阿修羅的煩惱之毒;若眾生於此菩提樹清涼的樹蔭中,心也能得清涼,煩惱諸毒皆能消滅。大仙!若此大士將來成就佛道,我們皆當得以滅除無量熾熱煩惱。但此事實在難以置信,為什麼呢?無量百千諸眾生,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但是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之甚少,因緣微薄,所發之心極易動搖。如水中月,水動則月影亦動;又如畫像,難成易壞;菩提心也是如此,難發易失。大仙!譬如許多人,以鎧甲兵器牢護、莊嚴自身,欲前往討伐賊人,臨陣卻心生恐懼而退走。無量眾生也是如此,發菩提心,護衛莊嚴,卻因見生死過患,心生怖畏而退轉。」

「大仙!我見過無量眾生發菩提心後都心生退轉,如今我雖見此人修諸苦行,沒有惱熱、住在險道,他的清淨行與發心堅固與否,未必可信。我要親自前往考驗,測試他是否能真正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仙!就如車子須有兩個車輪才能運載,鳥須有兩隻翅膀方能飛行,修苦行人也是如此,我雖見他堅持禁戒,但不知此人是否智慧深遠?若有甚深智慧,才能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仙!譬如母魚,產卵很多,能順利長大卻少;又如菴羅樹,花多,結果卻少;眾生雖發心無量,能圓滿成就其所發之願心者,少之又少。大仙!我應當與你同往測試。大仙!譬如真金,需要經過燒、打、磨,三種冶煉,才能知其是否為真金。考驗那位苦行之人,也應當如此。」(待續)


典故摘自:《大般涅槃經・卷十四》

 

省思

釋提桓因見大士梵行清淨,發心精勤,決定親自考驗大士道心。修行路上,「勇猛心易發,長遠心難持」,除了初發心勇猛,更須長遠堅持,禁得起磨鍊、考驗,乃至不斷在因上廣積福慧,落實菩薩行持,相信「不負初心,成佛有餘」,人生必能步步光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