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 期 連 結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時,當時的國王名瓶沙王,瓶沙王在年少作太子時,就常發五個願:「一者,願我年輕時即登基為王;二者,願我國內有佛出現於世;三者,願經常出入往來佛所;四者,願常聽聞佛陀講經說法;五者,願聞法速得開解,得須陀洹道。」瓶沙王的五個願望都已實現。 在王舍城北方,有一國家,國名德差伊羅,國王名弗加沙,弗加沙王智慧德行高絕,在過去生曾值遇佛陀,受佛教化,曾學習過人身中有地、水、火、風、空及心之佛理。 瓶沙王王與弗加沙王雖然未曾謀面,但彼此敬愛如兄弟,經常書信往來,互相關切問候,彼此饋贈不絕。瓶沙王經常想:「希望得到奇珍妙寶,讓我可以送給弗加沙王。」弗加沙王也常想:「希望得到奇珍妙寶,就能贈送給瓶沙王。」 弗加沙王國內突然長出一株非常珍希的金色蓮華,一枚千葉,皆是金色,弗加沙王立即派遣使者贈送給瓶沙王。瓶沙王見到金色千葉蓮華,生大歡喜:「弗加沙王送我的金色蓮華,實在是珍貴奇特!」 瓶沙王回信給弗加沙王:「我國中有各式各樣的金銀珠寶,但是我都不認為是寶。因為我國中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是人中尊聖,名為『佛』,佛身紫磨金色,身有三十二相。」弗加沙王讀完信後,知道有佛住世,非常歡喜,踴躍無量,身上毛髮直竪――因為過去生曾經見佛,宿命緣故,今生一聞佛名,毛髮即為之竪起。 弗加沙王立刻寫信給瓶沙王:「祈願聽聞佛所施行之教誡,我當奉行不渝,希望您能詳細地告知。」 過了幾日,弗加沙王心想:「人命無常,不可預知,生死就在呼吸間,我不能坐等瓶沙王的回信,不如啟程親自去禮見佛陀。」 弗加沙王統領九十九小國,當各小國王來朝禮之日,弗加沙王下令諸小國王及大臣、文武百官、士兵,大眾備妥車駕,出發往王舍城佛所,敬謁世尊。途中遇到瓶沙王的信差,弗加沙王立即展信閱讀,書信上寫著:「佛陀的教法是,人若想從輪迴的苦海中解脫,須捨離家與親人的執著,斷除一切愛欲,剃除鬚髮,著法衣,作沙門。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人愚癡的緣故,因而造作許多不該做的行為。從無明為行;從行為識;從識為名色;從名色為六入。什麼是六入?眼、耳、鼻、舌、身、心即是六入。這六入皆向外攀緣,眼向色,耳向聲,鼻向香,口向味,身向細軟,心向欲,是為六向。從六向為觸;從觸為痛、樂;從痛、樂為愛;從愛為取;從取而為有;從有為生;從生為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和合苦陰,勤苦造作,即名為人。有智慧的人努力去除無明,無明滅盡則眾惡消除,眾惡消除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痛樂滅;痛樂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老死滅則憂悲苦惱等煩惱皆滅,不復再生;不生即證得無為涅槃之道。」 弗加沙王讀完信,獨自思惟此中佛法義理。夜晚,當隨行的群臣、百官、士兵皆已入睡,四周寂然無聲,弗加沙王靜悄悄地起身,離群而去。到了山丘塚墓間,自己剃除鬚髮,披上法衣,決心作沙門。但是沒有飯食應量器,就從塚墓間尋找死亡很久之人的髑髏,清洗刮淨,做為應量器。弗加沙王持此髑髏應量器,輾轉走到瓶沙王國的王舍城。在城外,抬頭看看天色已晚,已經來不及至佛所,決定暫時歇宿於城外,明日再進城禮拜佛陀。弗加沙王至一處燒窯人家,向主人說:「施主!希望能讓我寄宿一夜。」窯家說:「好啊!幸好我家房舍很寬,有地方讓你暫宿。」 弗加沙王於是從外面取一些小草,在隱蔽處用草鋪座,在草團上打坐,靜坐思惟。(待續) 典故摘自:《佛說蓱沙王五願經》 省思 弗加沙王於聽聞生老病死流轉的原因,是來自十二因緣輾轉互生的道理後,即生起解脫生死輪迴的道心,如經云:「十二因緣義是法義,法義是如來義。」凡夫隨順無明習氣,放縱六根往外攀緣,對境而產生種種愛憎取捨,因而造作善惡業而流轉生死;智者於聽聞佛法義理後,若能如實聞、思、修,於日用中不再隨境攀緣,妄生執取,見境不生貪愛,收攝六根,保持正念,必能朝向截斷生死根源,契入涅槃的方向邁進。 單元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