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其它主题 |
|||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学佛清净的身、口、意三业。要达到身口意清净的境界,有种种的方便法门;所谓“方便”就是一个桥梁、管道。修行、做事如果没有方便,就不易成就。吃素,就是修行的一个前方便。因为佛法的精神就是慈悲与平等,想达到慈悲、平等的心,第一要不杀生,第二要救生,第三要吃素。把这些都做到了,慈悲心就会现前,慈悲心就是佛心,所以吃素看起来虽然很普通,但意义却非常深远。 慈悲不杀护佛种 《华严经》上讲:“众生欢喜,诸佛欢喜”,菩萨以慈悲心为根本,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因菩提心而成正觉。什么是慈悲心?就是如孟子所说:“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当我们看到动物临死前发出嚎啕哀叫,心里觉得很悲惨,由于一念慈悲,故不吃众生肉。佛经里也讲,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不管人或动物都有贪生怕死的心,而这就是觉性。所以吃素的第一个原因,完全是基于慈悲心以及众生皆有佛性的道理。第二、人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现在我们吃动物肉,将来它们也会杀害、啖食我们。一般人也知道,吃八两就要还半斤,因果的真理始终不变,吃肉等于杀生违慈,也与众生结下恶缘,所以不能吃肉。第三、一切众生皆为我们的亲眷。现在食用的鱼、肉,说不定就是自己过去的亲戚好友,吃了肉等于吞食亲眷。所以,为了知恩、感恩,就要有慈悲心,慈心不杀。 佛法是人生的真理,以慈悲为基础。吃素就是慈悲、平等、明识因果,所以吃素和学佛关系十分密切;不论大乘、小乘经典都宣扬吃素的道理,要有光明的人生,首要修福德,福德的产生是依戒行、慈悲而养成;佛法是真实的道理,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若能将不杀生、救生、吃素,这些道理实践于生活中,达到真正的慈悲与平等,生命便能得到自在、安详、解脱。 酸甜苦辣,唯心分别 很多人认为,吃素没有营养,或蔬菜没有味道。其实这是心的问题,并非素食有没有营养的问题,东西好吃与否不是绝对的,是人心分别而产生。 譬如一般台湾人喜欢吃清淡的口味,广东人却喜欢吃有甜、有酸、加一点盐巴的“广东味”。湖南、四川和湖北的人,即使满桌的菜色再好,假如不辣又不咸,就认为难以下咽。所以酸、甜、苦、辣,到底那样好吃,那样不好吃?明白这个问题,便了解味道是虚妄、不实的,完全在于自己的分别和执着。 佛法讲“诸法缘起”、“缘起性空”,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都是虚妄、空性。口味也是如此,一方面是过去的习惯,二方面是个人的分别、执着,认为这个味道很好,符合自己。 还没吃素以前,习惯吃大鱼大肉,吃不惯粗茶淡饭。等到出家或吃素久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反而认为蔬菜甘美有味,一闻到鱼肉的味道便觉得很腥臭,想要呕吐。为什么过去厌恶的粗茶淡饭,现在尝起来又香又甜?过去最喜爱的鱼肉珍馐,却变得又腥又臭?这就是心的分别。由此证明,吃素、吃荤,好吃与否完全在于这念心。 性定菜根香 有些人说蔬菜营养不高,然而,现在社会上许多并无宗教信仰的人也吃素,就是为了健康;出家众长年吃素,从来不吃荤的东西,身体还是很健朗,就证明蔬菜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现在许多维生素、蛋白质的成分,也大多是从植物所提炼,若说蔬菜没有营养,未免过于偏颇。再者,力大无穷的大象、牛、马,不也是吃草吗?这些都说明了植物事实上是很有营养。因此,素食营养与否,问题不在于蔬菜,而在于我们这念心。 吃素──身安福慧增 仔细想想,医药发达、科学进步了,身体应该更健康才是,但为何不如过去的人长寿、健康?其中显而易见的原因有:第一、过去都是用天然的东西,人们吃天然的蔬果,穿的是树叶,不像现在为了吃、穿得奢侈豪华,反而含有太多人工添加物或化学制品。第二、住的环境是木头架子、木头房子。如有巢氏架木为巢,就是用木头来做房子。所以现代人研究以后,为了健康,也喜欢吃自然有机的食品,也改住木头房子。由此证明,我们现在吃素,也一定对身体的健康有助益。 吃素对我们身体健康也是件好事,从医学上来讲,吃素会减少高血压、降低罹患癌症和许多疾病的机率。但佛法对吃素的心境则更为提升,完全是基于慈悲心。因此,每个人不管是希望身体健康也好,想要提升自己、或想增长智慧、福德、慈悲心也好,都应该修行学佛而且吃素。
吃素为何“不食五辛” 见频法师 欢喜茹素心无碍──我的吃素因缘 佳杏 一念悲心净土现──走过人间炼狱
水月 慈心广兮遍有情──物犹慈爱篇
传念、传煦 忠犬舍命救主 传念、传煦 素食与健康 传界 戒杀护生偈语 编辑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