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護比丘度龍王因緣(一)
文/傳授  圖/傳寧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各 期 連 結
  • 僧護比丘度龍王因緣


有一段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

當時,有位大海龍王對佛法初發信心,於是變為人形,來到祇樹給孤獨園,依從比丘求請出家。當時比丘們不知此人是龍所變,就為他剃度出家了。出家後,他與一位年少比丘同住一間寮房。隔天清晨,比丘們搭衣持缽,前往城中乞食。龍比丘福報大,很快就乞得食物,用齋完畢便早早回到精舍。按比丘的作息常規,用完齋後應回到寮房,攝心坐禪。龍比丘亦循此規矩,回寮坐禪,但他忘了把門關上。龍的本性多睡,加上天氣炎熱,龍比丘在寮房裡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龍在五種情況下不能隱身──出生時、死亡時、行淫時、瞋時、睡時;龍比丘一睡著,即變回龍形,龍身遍滿房中。過了不久,與他同寮的年少比丘回到寮房,只看到寮房裡龍身遍滿,非常驚恐,一邊跑、一邊大聲喊叫:「大德長老!這裡有龍王!這裡有龍王!」龍王聽到聲音,驚醒過來,又變回比丘的形貌,在房中結跏趺坐。

眾人聽到喊叫聲,便聚集過來,問年少比丘:「你為什麼大聲喊叫呢?」年少比丘回答:「寮房裡有龍!」大家一聽,就到寮房察看,結果沒看到龍,只看到一位比丘在坐禪。大家都非常驚愕,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便一起前去問佛,向佛陳述此事,請佛決疑。

世尊告訴諸比丘:「他不是人!他是龍王,你們可以去請他過來。」比丘們便依佛所教,把龍比丘找來。龍比丘來到佛所,向佛頂禮後,退坐一旁。佛即為他開示說法,示教利喜;龍王思惟法義,生起歡喜之心。這時佛就安慰他說:「你可以回龍宮了。」龍王一聽,哀傷落淚,頂禮佛足、繞佛三匝後便離去。

在回龍宮的途中,龍王心想:「我現在雖然不能出家,但可以做一個大檀越、大施主,建立僧房,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這麼一想,龍王立刻就在空曠之地,用神力變化出寺院、流水、泉池等,園林莊嚴可觀,且甚為寂靜,沒有喧鬧,也沒有蟲蟻蚊虻之患,氣候溫和、不寒不熱,十分舒適。於是龍王便請眾僧入住、接受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一切所須,也都準備充足。

持律比丘見到此景,對他多所訶責。龍王不解箇中緣由,非常氣惱,心想:「我變化出寺院等物,供養僧眾,一切都很完備,但這些比丘卻故意訶責我!」一氣之下,就將此處的化寺滅掉,又前往另一空曠之處,再造化寺,寺中僧房、園林、泉池等景觀,與前一處化寺無異。龍王又請眾僧入住,以四事供養。

這時眾僧告訴龍王說:「寺院庫房裡收藏的物品很多;按寺主的規矩,這些僧物應當詳加計算、列出明細,出示大眾。」龍王回應道:「這些原本就不是僧物,都是我變化出來的;你們現在要我詳列來源明細,我無法做到!比丘們實在是難以供養。既然這樣,那就恕我失禮了。」當天半夜,龍王就滅掉化寺,返回龍宮。

當時,舍衛國有五百位商人,相約要入海採寶。大家共同商議,希望求覓法師同行,以便隨時請法,因聞法的功德利益,得以平安往還。眾商人中,有一位長者告訴大家說:「我有一位皈依師父,名叫僧護,他辯才多智、善能說法,我們可以請他為師。」

於是眾商人便一同前往僧護比丘住處,恭敬頂禮,說道:「我們要入海採寶,想請大德為我們作說法師;我等因聞法之利,得以平安往還。」

僧護比丘回答:「你們可以先向和尚稟白,若和尚允許,我就接受你們之請、與你們同行。」於是僧護比丘帶著商人們來到舍利弗尊者住處,向尊者頂禮。眾商人向舍利弗尊者稟白:「我們要入海採寶,希望恭請僧護比丘作我們的說法師,唯願尊者慈悲應允。」

舍利弗尊者說:「我們可以一起去請示世尊。」於是舍利弗尊者與僧護比丘,帶領商人們來到佛所。商人們恭敬頂禮,長跪合掌,向佛稟白道:「世尊!我們要入大海採寶,希望恭請僧護尊者作我們的說法師,讓我們在路上可以時時向尊者請法,因聞法之利,得以平安往還。」世尊知道僧護比丘廣度眾生的因緣成熟,即聽許僧護與商人同行。

商人們非常高興,便與僧護比丘一同乘船入海。不料他們還沒到達寶所,在途中就被龍王捉住,船隻動彈不得。商人們非常驚恐,個個胡跪合掌,仰天問道:「是何神明,捉住我們的船?若有所需,請現身形!」這時,龍王忽然現身,商人們就問:「您想要什麼呢?」龍王回答:「把這個僧護比丘給我。」商人們說:「這位僧護比丘,是我們從世尊及舍利弗尊者那裡請來的,怎麼可以給您呢?」龍王說:「如果不給我,我就把你們全部殺了!」

商人們聽了非常害怕,隨即在心中思惟,想起曾聽聞佛陀開示一偈:

「為護一家,寧捨一人;為護一村,寧捨一家;
 為護一國,寧捨一村;為護身命,寧捨國財。」

此時,商人們雖然傷心不已,還是只得將僧護比丘交給龍王。龍王非常高興,便帶著僧護比丘回到龍宮。(待續)



典故摘自:《佛說因緣僧護經》

 

省思

龍性猛惡多瞋,不能自持,縱然發起善心,但只要稍有違逆,便瞋心忿起,終為瞋恚所制而難以成就善行。如故事中的龍王,聽聞佛法心生歡喜,雖發心作大施主、造寺供僧,然而聽到比丘所言不如己意,即起大瞋恚,又將所造化寺滅盡、付之烏有。

經云:「瞋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我等今日既離惡道、得人身,又能修行學佛,應當如佛所教,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心念,息滅貪瞋癡三毒,勤修戒定慧三學,方能解脫煩惱、成就一切善法功德,進而超凡入聖。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