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人生之道

文/普新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意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的關鍵在於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老實修行,沒有一步登天、一蹴可幾的修行,有前前才有後後,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禪七開示3》是老和尚畢生修行經驗的傳授,它不僅是禪七期間的指導,更是個人修行及日常生活中做人處事的準則,能夠引導我們的人生走向光明大道。

  恭讀完《禪七開示3》,感到每一章節皆是修行的下手處,所以期勉自己能用功落實。從開示中,我學到修行要從三方面來努力:

  一、福德:

  人人都希望事事如意,但是必須先廣植福田,否則當福報用盡、業障現前時,就會煩惱、障礙不斷,使內心無法寧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了解其中的道理後,就要提醒自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禪修課中,住持法師也鼓勵大眾不要放棄任何修善法的機會,廣結善緣才能左右逢源。願意犧牲奉獻為大眾服務,就能開闊視野,累積福德資糧,不僅在做事或修行時能增加助力、減少阻礙,更能種下成佛的因緣。

  二、智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普世認同的觀念,現代網路科技無遠弗屆,資訊泛濫,雖然不出門可知天下事,但是其中有利也有弊。正面的資訊可以利益大眾,不正確或負面的資訊卻使大眾受害;如果沒有正知正見,無法辨別,就容易受到影響,導致言行舉止偏差。佛法的真理貫通古今中外,在道場聽經聞法,是增長智慧的上上之策,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良善的種子能影響自己生生世世。修行學佛可以「熟處轉生、生處轉熟」,將以前貪瞋癡慢疑等熟悉的惡法加以化除,並且以誦經、念佛、打坐、布施、持戒等善法,淨化內心、增長智慧,進而能「翻轉人生」。

  三、禪定:

  我們的心時時都在動,一刻也不得閒。打坐可以將心靜下來,如同一杯充滿污泥的水,如果不去搖動它,水中的泥沙自然就會慢慢地沉澱。「行亦禪、坐亦禪」,生活之中處處是禪堂。打坐能培養定力,定力養成之後,必須在世間的禪堂中磨練,這才是工夫見真章的時刻;真正的寧靜並不是關起門來能得到的,而是在面臨風雨、動亂時,內心也能寧靜安然。靜中養成,動中磨鍊,所以打坐是修行中重要的一門功課。

  除了以上三方面外,老和尚也教導我們要奉行「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四箴行是老和尚開給弟子們的處方籤,如果能照此藥方使用,人生及修行的路上就有了座標,不會迷失方向。四箴行也是普台學校的校訓,若能普遍運用在學校教育上,從小灌輸學生良好觀念,使他們能培養健全人格,相信國家社會的未來一定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四箴行雖然只有短短十六個字,三歲孩童也道得,但是八十老翁行不得。以前的我雖然了解其中意思,但是並沒有仔細思惟,後來才體會這十六個字涵義深遠,能深深地影響自己的言行思想,於是將它視為口袋指南,隨時拿出來應用,受益匪淺。

  老和尚留下來的典範,不論是身教、言教,都是弟子們遵循學習的目標。恭讀《禪七開示3》如醍醐灌頂、如獲珍寶,讀它千遍也不厭倦。若是依此修行,絕不會走冤枉路,必能有所成就,吾等弟子豈可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