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台男众佛教学院研究所一年级 见受法师
当读到《禅七开示3》起七法语「不知迷失几许春」时,心中有着许多体会与感触;回想起自己遇到病苦的一段经历,着实像是作了一场大梦。
生病苦吗?当然,有身皆苦。但更令人担忧的是,过程中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的心念和言行,愈来愈没有「心系道业,存念三宝」,反而随顺着过去的习气,在五欲六尘中逐渐浑沌、沉溺、迷失。
老和尚在书中开示:「所有一切病痛,表面上看起来是生理上的问题,其实追根究柢,还是由于起心动念产生的心结所造成;心里面有烦恼,心水就臭掉了,身体一定不健康,实实在在是如此。所以在佛法当中,心性是最重要的,心性就是菩提心、涅槃性。」要如何化解这些心结、烦恼?先要了解菩提心的道理。菩提心是什么?老和尚说:「『菩提』就是『觉』,这个觉悟的心时时刻刻都要存在,清楚明白,这就是觉性。」为什么菩提心这么重要?因为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要如何契悟菩提心?老和尚更慈悲提醒,先从修善法、持戒清净、养成大慈悲心开始,于是我惕励自己一定要在生活中力行。
日常存在各式各样的挑战,令人感到心力交瘁;「知幻即离,离幻即觉」,面对种种境界「不理它」,并不是否定它们的存在,而是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所生,毕竟空寂。不是因为境界引发了苦恼,而是错误的观念、想法造成身心不得自在,不要搞错方向,见思二惑,才是苦的真正原因。
不同的态度、言行会造成截然不同的成果,如何面对种种善恶境界,使逆境化为成长的契机与动力?「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是很精准的努力方向:培养定力、彻见心性,同时广积福慧资粮。面对一切变化、冲击或是掌声、荣耀时,以恭敬、清明、灵活的心来做人做事,老和尚提示我们:「修一切善法,是俗谛。知道一切法因缘和合,都是空性,这念心安住空性,是真谛。这念心不住空、有两边,即是中道实相、中道第一义谛。」原来,圆成三谛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实践佛陀教法的必然成就。
「动静顺逆能作主,不动脚跟转法轮。」这段《禅七开示3》的解七法语让我体悟到,无论遇到任何境界,都要以正念面对,身体力行。应当坚定意志,安住实相,为上求下化而努力;在利他当中完成自利,朝成佛的光明大道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