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心

文/普林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奈

恭讀《禪七開示2》,彷彿置身禪堂聆聽老和尚開示,從而心生清涼法喜。回想初初上禪修課時,從懵懂無知,到了解人生的苦皆由無明、無知所招感而來;從一開始文字上的知,到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很慶幸自己年輕時接觸佛法,是真正的學佛,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跟著拜、跟著靜坐、跟著誦經。教授法師常常說︰「修行學佛,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什麼要誦經、拜懺、靜坐、出坡……?若只是追求次數、讚歎等表相,不斷向外比較、計較,沒有時時刻刻反省檢討,就失去了修行學佛真正的意義。

  在《禪七開示2》中,起七茶會、數息觀、慈悲觀、中道實相觀、修行的境界、萬法歸實相、解七茶會,循序漸進,由方便到究竟,字字句句都是老和尚的殷殷教囑,不斷提點弟子們修行要在這念心上用功,要提得起、放得下,放得下、提得起。老和尚直接了當把最珍貴的無上心法,開展在四眾弟子眼前。細讀《禪七開示2》,透過文字般若更加確立知見、深入思惟,在動靜之中反觀自照,啟發自性心光。古德云:「參道容易,悟道難;悟道容易,行道難。」在了解佛法義理後,還要不斷地練習、保任自心,讓這念心時時刻刻清楚明白。

  恭讀老和尚的開示錄,彷彿醍醐灌頂般,化解心中糾結許久的煩惱。過去執著的東西也隨之看淡、放下,或許之後還是會遇到困境煩惱,但因為有佛法,讓自己更有信心運用智慧一一化解,重新調整步調和心境。平日工作上,內心迷茫時,立刻察覺、停下猶如脫韁野馬的妄念,專注當下。

  禪七就是在檢視平日的用功,深感慚愧過去參加禪七,靜坐修數息觀時不是昏沉就是妄想紛飛,當開始能好好調身調心時,往往是要解七了。幸好現在可以一再讀《禪七開示2》,也因此更加深切體悟到,修行學佛所體解的心法要落實於生活中,讓人生愈走愈光明,而最終都要回歸到自心。佛性是本具的,若平時自己不精進,放逸懈怠、蹉跎許多光陰,這不就太可惜了嗎?

  從最前面的「起七茶會」,到最後的「解七茶會」,字裡行間都是老和尚的慈心悲願,一肩擔起弘揚佛法的大任,在茫茫塵世間點起一盞照世大明燈、為四眾弟子建立了一個完善、正法的修行道場,只因「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能在中台道場學佛,遇大善知識,是多麼有福報的一件事。每當迷茫無助時,就會想起老和尚慈悲的樣貌,以及不疾不徐諄諄善誘的開示,就能提起正念,猶如迷路的小孩終於回到母親身邊,滿心感動與感恩。也因為有老和尚所教導的正法可以依靠,在面對各種考驗時,更加有信心去突破種種難關。

  我們絕對要相信,走在這條老和尚為四眾弟子鋪好的修行學佛路上,是最正確、最快速的成佛之道。期許自己珍惜當下、好好把握,懷著知恩感恩報恩的心,依教奉行、直下承擔、護法護教,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