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南精舍日间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贤
大年初二,回到娘家时,在一派欢乐喜庆的围炉气氛中,只见刚出社会的侄子拿着碗筷来到素食桌坐下,不禁有点讶异地问:「你开始吃素了?」侄子点点头表示,他是对于动物因人类的口腹之欲而丧生,感到十分不忍。听完他所言,自己内心感到欣慰。
因此,我想起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禅七开示2》提及的「慈悲观」与「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念念相继无有间断。慈能与乐,给与众生一切乐;悲能拔苦,救拔一切众生苦;喜即欢喜,见人行善或快乐时,心生欢喜;舍是对一切众生,都能冤亲平等,不起憎爱,能舍种种心境、外境,而不起分别、憎爱。老和尚说:「能够真正做到四无量心,无人无我,心行平等,就是真正的菩萨行。」学习菩萨行,无我、平等,是自己要去努力的。
老和尚告诉我们,要发慈心度众的愿:「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亲眷,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而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存的;众生有种种苦,应观众生苦,发菩提心,知道众生与我们有缘,因此发心去普度众生。最终,因为有了无量广大的利他之心,故能让自、他皆能获福、得解脱。明白这个道理,念念利他,自己就有了具体的修行方向。
女儿在国中从事教职,她曾经和我分享: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会面临一些心理困扰及压力,若用直接管教的方式,表面处理完了,学生心中的偏执或担忧却不一定解决;因此,她尝试设身处地从孩子的家庭背景、个性去想该怎么解决,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安定与鼓励,进而减少恐惧、建立起信心。我随喜赞叹她的发心,并对女儿说:「这就是一种慈悲心的表现。」
在科技进步的现代,往往也更容易接收到外界的种种资讯,有时候看见别人有所成就,难免会心生嫉妒或沮丧,但学习了四无量心之后,开始告诫、提醒自己要能够去「喜、舍」,一方面为他人的成功由衷感到敬佩与欢喜,也同时督促自己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另一方面,也不要为这些外境而生嫉妒或沮丧;如此,时时保持清楚明白的心,就不被外境所转。
在日常生活中落实「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无论静坐、思惟,或待人处事、人际互动……都要「知行合一」,慈悲心才会现前,心量也才能愈来愈开阔。「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感恩有因缘得遇大善知识、得闻正法,如今得以了解、学习「慈悲喜舍」,期许自己与家人都能在因地上持续精进修行、落实佛法,真正践履菩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