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田精舍夜间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圣
从初初走进普田精舍至今将近四年期间,因种种的因缘不具足,未能有机会参加禅七活动。感恩有幸获得《禅七开示2》,即趁着农历新年连假期间反覆地精读。此法宝整理老和尚在民国八十六年主持僧众精进禅七的开示,透过文字的导引,彷佛带领我亲临老和尚主持的禅七会场,内心感到十分摄受。
释迦牟尼佛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每个人都期待拥有一帆风顺的生命旅程,然而生活中总有不容易突破的关卡,因而产生成败、得失的强烈感受,不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妄想执着。面对这些生命经验,有些人从容不迫;有些人却愤恨不平。两者最大差异,在于面对这些事件的知见与态度。面对事件时内心保持清楚明白,不起分别心,从而能从容以对;反之,若随顺自己的意识与感官经验进行判断,则常出现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因此,想要改变人生,就必须转识成智,将自己的妄想、执着透过修行一点一滴地转化。
修行,即是了解到正确的知见观念之后,进而积极地反省、修正与践行的过程。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老和尚教我们要以信愿行来开展我们的修行旅程。首先要确信有本具的佛性,及深信因缘果报、缘起性空的道理。有些人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仍旧是凡夫,因此失去开悟的契机。很庆幸自己上了禅修班,体解自己佛性本具;而学习因缘果报的道理,让自己知道积极在因上用功,不在果上追求;皈依、受戒让自己在行事上有所规范,安住身心。
进一步要发大愿,祈愿自己、亲冤、乃至中间人都能够修习佛法、得证佛果。「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修行是自利、利他的过程。从现实面来看,个人无法仅由自己的力量完成修行,如同举办一场禅七,必须仰赖众多因缘始能成就。因此,除了心存感恩外,还要帮助更多人在道业上成就,这就是报恩的具体展现。
最后,即为「践行」,老和尚开示的法要面面俱到,并非只能在静中修,也能借生活的种种情境动中修。特别在现代社会中,大众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因此调身、调心及调息显得格外重要。如自己练习数息观及观息后,就比较容易让心静下来,进而察觉到自己的内心状态。时常怀抱慈悲的心,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也是具体的修行方式。日常排定修行功课,修定、修慧,例如早晚课诵、静坐等种种法门,则能累积资粮,最终契入中道实相。
读完开示内容,感觉老和尚是用短短的七天,带领大众实际演练《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修行方式,行住坐卧任何时刻都应无住生心,无住无着,内心自然平静、安定且有力量。最后以老和尚开示完毕后勉励大众用功的法语,与大众共勉:「狂心顿歇,歇即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