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

文/普庆精舍大乘解行研经班学员 传家

从开始接触佛法的那一刻起,心中时时怀着感恩,虽是末法时期,但仍能听闻师父开示,这福报常令弟子欢喜不已。近来,恭读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录《禅七开示2》,就像注入了新能量,为自己尘劳不觉的心,点亮了一盏灯。

  《禅七开示2》中提到:「修行要从闻思修这个方便来入手」,「闻、思、修」,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其中却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传家不禁反省,修行一路走来,这门功课有做到吗?例如师父开示说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一切众生,都要冤亲平等。自己心中不断地思惟,我能够对待不喜欢的人事物,像对待亲眷那般容忍吗?若无法以平等心来对待,「四无量心」或「七周缘慈」就是长养自己慈悲心最好的法门。

  在禅堂中,听到师父开示这些用功法门,当下觉得很摄受、很欢喜。只是,出了禅堂,六根攀缘六尘,又是轮回造业,因为听闻道理后,没有反覆思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之后的「修」,是最困难的,尽管很多的公案,讲的都是生活平常事,但是自己面对生活周遭所发生的事,要以佛法来思惟、应用,有时会觉得力不从心。再次详读开示,才了解,在听法时,不可以打妄想、打瞌睡,时时都要提起觉性,能聚精会神地听,当下就是修。读了开山祖师的开示,才知道之前坐在禅堂的我,太随性了!虽然知道听经闻法是大福报,却没有真正懂得「闻、思、修」。

  常常觉得自己根器钝、习气重,境界太多,觉性不现前。如今想来,这都是不想用功的借口!佛法中常提示,诸法缘起,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仗因托缘所生,所有的境界都是起心动念所招感。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所经历的事都相似,因为起心动念不同,结果是天差地别!修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

  真心地感恩师父点点滴滴的教诲,让我知道在心地上修因,不再横造恶业。想治疗所谓的心病,不用到处求,因为开山祖师的禅七开示中,都有答案,而且都是治本的良药。所以当起烦恼时,翻阅开山祖师的开示,就能让心定下来,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弟子誓愿发菩提心,生生世世,永不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