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三年級 見濯法師
翻開師父針對僧眾禪七的開示錄《禪七開示2》,心中滿是感恩與法喜。開示的內容對修行應有的知見及態度毫無保留地全盤托出。如當中提及的慈悲觀,師父深入淺出地說明,並逐步帶領我們一一思惟修觀;不僅就事上的步驟詳細解說,同時也開示理上慈悲的目的,及對修行的重要性。
「法」若沒有仔細思惟,並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永遠就只是教理,而無法使自己提升進步。然而,師父以簡單明瞭的方式,引導我們將佛法思惟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見,依之在日用中應用與落實,進而在遇到境界時,就能馬上觸物起照,從光明面正向思惟,同時轉化為善念、擴展自己的心量。因為正向思惟,遇到困境時就有智慧去面對,且依循善知識的提點,就能轉化困境為助道因緣。
師父開示提到:「無論是悟道或是證道,都要看時節因緣,就看我們自己精不精進?如果始終懈怠、放逸,光是在這裡等待,悟道、證道就沒有自己的一份。」修行,趣向菩提、成就佛道目標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靠各自己努力而有差別。所以師父又說:「首先要認識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是出家僧寶,有了這麼多的緣,要安住用功!工夫用上了,才能報四重恩。」出家修行,要自己精進用功,若是以等待心,等待師父或三寶惠我三昧,等到驢年修行仍無法成就。
為何修行會起煩惱?師父說:「不要責怪他人,只怪自己正見薄弱、粗心大意,心當中有種種煩惱、執著放不下。」如果知見正,行就會正,就不會走錯路,而「知道返照自心、修善法,將來一定能因圓果滿。」明白這個道理,時時刻刻返照自心、修善斷惡,在因上用功,就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落實的。
《禪七開示2》,從初初恭讀直至最後,愈讀愈有滋味,彷彿自己就在禪堂當中,親聆師父慈悲的開示。因此,手不釋卷,再三恭讀,希望能將師父教誨的義理深植在自己的八識田中,永為道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