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陛法師
恭讀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禪七開示2》受用無窮。開示淺顯易懂,字字珠璣,盡顯老和尚「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悲心願力。從靈泉到中台,老和尚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眾生,建設中台禪寺、建立精舍,舉辦禪修班,接引學人能就近至精舍禪修,淨心、定心、明心,及每年各梯次的禪七,都是為令大眾契悟自心,如老和尚所說:「透過禪定的修習,身口意在轉變,就能真正變化氣質,脫胎換骨,轉凡成聖。」
「聞思修」,是此次閱讀最大的收穫。過去認為自己的記性不好,每次上完課,或聽完、看完一篇開示,很快就忘記了,原來是自己沒有馬上將聽到的道理進一步思惟,只是在聽、看的當下很法喜,「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就如上課先預習,下課要複習。複習,將上課的內容再反覆思惟,就不容易忘記。「修」,知道了道理就要身體力行,將佛法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如早晚課誦隨著維那、悅眾法師的引導,和合唱誦,不突顯自己,將「僧以和合為義」之理落實在每日的早晚課誦當中,沒有自己,只有大眾和合的音聲。修行,要在聞、思、修三慧下工夫,讓所有的法都能薰習到八識田中成為金剛種子,破除所有壞的種子。
師父慈悲地叮嚀弟子們:「修行是長遠的,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善調身心。」如琴絃太鬆、彈不出聲音,太緊則絃易斷,要能不緊、不鬆,才能恰到好處。「修行也是如此,如果太懈怠、太放逸,心當中昏沉、散亂,妄想一大堆,這個心就毫無作用……如果我們太心急了……愈想入定、愈想開悟,心中就愈煩惱,心中煩惱熾盛,無法降伏,就容易退轉,甚至墮落。」「要不緩不急、不快不慢,這樣來用功,一定能得到受用。」
每個人的善惡業及所發的願不同,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會有種種不同的境界、磨難,我們要有信心──信人人本具佛性,人人皆當成佛;有恆心──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非短時間可破除,有耐心──耐得住修行的寂寞。佛法是積極、光明的道理,從因上努力,有因就有果,只要我們能將佛法的道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前途自然一片光明,道業必定能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