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梵精舍住持 见霏法师
初到精舍发心,一天到医院为一位学员最后回向并开示。心里想着:「我们昨天不是还在讨论坡务吗?」踏进医院助念室,看见骤然失去孝子的母亲坐在门口嚎啕大哭,我走向她,握着她的双手,不断地安慰着,虽然她一直点头,但眼泪始终流不停。
「菩萨在众生当中成就」。众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等诸苦,所以才会流转三界,不舍生死。我们要发心「代众生受无量苦」,是要在因地中代众生受苦,遍学八万四千法门,解众生八万四千烦恼。
发大乘心 普度众生
《禅七开示2》中,老和尚慈悲地提醒:修行要「发大乘心,普济一切,要普度众生。」短短几句话,解开了自己修行多年的盲点。每每看见他人为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而难过,总觉得无法解众生的愁忧烦恼。此刻才深深了解,倘若只想当个自了汉,是无法解得了众生苦的。修行,是要能令众生发菩提心,自觉离苦得乐的重要性。
老和尚说:我们要发心度众生,就要知道「众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代众生受苦?先要把这些问题的根根底底都找出来,这样心才会落实。」
首先,要了解众生是我们生生世世的亲眷。《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我们要有深切的体认,除周遭的众生外,一切蠢动含灵,乃至更多在恶道受苦的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为人子女怎么能不救拔沉沦苦海的亲眷!
其次,众生皆有本具的佛性。所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因为不觉,佛性变成众生性;这念心起了贪瞋痴,造杀盗淫,佛性就变成了兽性。这念心若觉悟了,佛性马上现前。众生心无依怙,随自己的习气造一切恶。因此我们要起大悲心,以种种善巧方便引导众生离苦得乐。只要众生知道惭愧、忏悔,依佛法努力,转迷为悟,一定能解脱,超凡入圣。
最后,要了解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古德云:「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生活周遭的每件事物,都由无数因缘和合才能成就。我们不知得到多少人的恩惠,今天才能站在这里,得之于人者太多,出之于己者太少,众生既于我有无限的恩德,岂能不时时心存感恩,为众生而努力,为报恩而精进。
知恩报恩 不断佛种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以十种观众生而起大悲。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无依无怙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性不调顺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贫无善根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夜睡眠而起大悲;观察众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欲缚所缚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没生死海而起大悲;观察众生长婴疾苦而起大悲;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观察众生失诸佛法而起大悲。是为十。菩萨恒以此心观察众生。」
老和尚以无尽的慈悲横说竖说,无不是要我们发起大乘心,普济众生。众生既然与我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开始更应在因中努力,乃至尽未来际,都要能观众生苦而起大悲,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只有懂得善巧运用佛法的智慧,才能令众生得离苦,报众生深恩,亦如《大宝积经》云:「知恩报恩是菩萨行,不断佛种故。智慧方便是菩萨行,摄受无断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