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嘉精舍住持 見模法師
去年疫情尚穩定時,剛開始開放小型會議,便著手於團參的活動,在準備開示主題期間,收到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在一九九七年秋季第一梯次僧眾禪七開示錄——《禪七開示2》,於是決定在團參時間,和大眾居士一起恭讀恩師過去在禪七中的殷殷教誨!
原以為新學員不容易理解這本《禪七開示2》,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深入淺出的內容,不僅攝受了學員,乃至不曾接觸佛法的學員親友,也都透過學員的分享,歎服老和尚的智慧與深心悲願,進而想更進一步了解佛法。
吃茶悟心 隨緣不變
師父起七茶會開示:「悟了這念心,這念心隨緣不變,不隨著春夏秋冬、順境、逆境……種種外面境界而變化,乃至於在色聲香味觸、動靜閒忙當中,這念心始終都存在,這就是吃茶、悟到這念心的好處。悟到了,吃的就是『趙州茶』,這杯茶始終吃不完、用不盡;如果沒有悟到吃茶的這念心,就有苦、有樂、有生、有滅……就是世間的茶。」以前總認為有一個「我」作主在喝茶,在生活中觀照,才反省到原來自己生命中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我」為主宰,每天的舉止動念,全然是被動地為不覺的妄識、妄業、妄身所緣起的一切因緣所牽制、牽引!如果沒有覺照,就會依著妄識妄想,變成種種習慣性不覺的行為和執著,形成一股牢不可破的業力障礙。不自主地生死,就是落在每天喝的一杯生滅、識心的世間茶。
心中種種煩惱執著、行為偏差,招得生滅苦報,都只能怪自己正見薄弱、粗心大意。人生的順境與逆境,煩惱與菩提,就在一念迷悟之間。外在之所以有忙碌不完的人我是非境界,是因為內心攀緣在波濤洶湧、過不去的煩惱,也是因為一直帶著所認為的經驗——其實是堅持執著於過去的刻板印象,計著思量預設於不可知的未來。俗諺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世間所有一切好壞境界,都是自己的心念所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心水亦如是!
心上用功 報四重恩
老和尚說:「如果還沒有悟入,就要像《圓覺經》所講,要『隨順覺性』。如果沒有悟到覺性,要怎麼去隨順?那就要聽師父的開示,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沒有昏沉、沒有妄想,能作主,這就是隨順。」在知見中建立信心,雖未悟入,能堅住於正念,隨順覺性,漸漸識得無明之虛妄,捨妄歸真,心自然就安定下來。
昔阿難尊者請問世尊:「善知識者,於得道利作半因緣?」佛回答:「善知識者,即是得道全分因緣!」感恩老和尚在末法洪流中出現於世,創建中台道場。誠如老和尚所說:在道場當中,看到清淨莊嚴的道場,雄偉的建築、慈悲的佛像,乃至於種種護念行者的制度規矩,心生歡喜,什麼都不用講,馬上就能有所領悟。
《華嚴經》云:「譬如闇中寶,無燈不可見,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感恩老和尚不疲不厭主持無數次的禪七,於心地法門,諄諄示勉。並在各都會區建立精舍,提供四眾弟子落實福德、教理、禪定的因緣。能依止大善知識所建立的中台道場,學法、聞法、說法、弘法是這一生最大的福報。
師父說:要想報四重恩,就是要在這念心上用功,才是真正的報恩、真正的度化眾生。世間上福報不管有多大,一切的功名富貴,始終都是有生有滅,有開始有結束。只有清淨的不生不滅的智慧現前,才能善用福報,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源頭,也才是人生的真富貴!
弟子發願落實惟覺安公老和尚於《禪七開示2》書中的開示,令一切閱者、說者、聽者、聞者,海會雲來集,十方同聚會,共契心源,吃茶吃餅揚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