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法師
學期初,恭讀完《禪七開示2》,對開山祖師教導的體會,分四個層面來說明。
1.正知正見。所謂「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知見端正是修行的首要條件。開山祖師總是直接了當地為弟子們開示做每件事的意義與目的:「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超凡入聖、成就佛道」、「打坐的目的是在見性成佛,悟到自己的本心本性」、「行香、跑香的主要目的是調身、調心」、「茶會的目的在悟心」……如此苦口婆心,只為令大眾能確立修行的目標,端正知見,使方向不偏失,不走錯路,不走遠路。
2.通宗通教。在禪七中,開山祖師開示了種種有為法──數息觀、慈悲觀、參話頭,乃至中道實相觀等,令弟子們依此用功,定心、淨心、降伏煩惱,目的在於幫助我們契悟這念心,但最後回歸無為,使弟子們明白不論是宗、或教,都不相妨礙,皆需會通。開山祖師開示:「我們現在沒辦法一下契入無為,就還要修;在修的過程中有念、有想,是屬於有為;修了以後不執著,回歸心之體,就由有為契入無為。」「藉由聽經聞法,悟到中道實相,悟到這個不生滅的心,這才是真正的自己。」開山祖師的教導,不曾有所偏廢。
3.解行並重。了解教理之後,進一步要能夠落實,從當中起信、發願,並在行住坐臥當中,從身口意三業上去實行,這就是「行」。若僅是知道,卻做不到,並非真正的知道;如果能真正知道,一定能行。開山祖師在禪七中講述了種種殊勝的止觀法門,在解七茶會時,告訴大眾:「時時刻刻依照佛所開示的道理去實踐,這樣佛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眼前。」並以敬、慈、和、真中台四箴行,教導弟子們如何運用在生活中,藉以去除妄想、執著與習氣。
4.實修實證。為什麼不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都能被開山祖師說的法攝受?開山祖師在開示《始終心要》中提到:「《摩訶止觀》云:『若人善用止觀觀,則內慧明了,通達漸頓諸教,如破微塵出大千經卷,恆沙佛法一心中曉。若欲外益眾生,逗機設教者,隨人堪任,稱彼而說。』」用止觀觀心,明白這些道理,就能從自心當中闡述出很多道理,說法自在。開山祖師圓滿的言教,源於自身的真修實證,故能隨眾生根機而說。開山祖師的身教、言教,皆在告訴弟子們,要修止、修觀,定慧不二,才能通達涅槃。
作為佛教學院的學僧,願謹遵開山祖師的教導,為自己修行的圭臬、學習之方向,以薰修經教端正知見,將教理融通並落實於日用中,腳踏實地修行,且不執著所做的一切,時刻銷歸自性。願道業成就,以報四重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