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性不離

文/美國佛寶寺中文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緣

很久以來,心中一直有個疑惑,人到底為什麼到這個世界來?苦多樂少的人生、自己無法掌控的命運——可以不來嗎?這似乎也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一直到踏進佛門,終於明白一切都是有因有果的,只要修行的路走對了、工夫用上了,人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聽聞到這個道理時,心中實是滿懷歡喜,於是開始到精舍上禪修課、靜坐、誦經、持咒、出坡,希望能滅掉內心的貪瞋癡三毒,去除妄想執著,為自己的生命作主,不再輪迴六道,進而圓成佛道。

  可是幾年下來,發現自己並沒有多少進步,心依然安定不下來,貪瞋癡也沒有消除,常為了一點小事就焦慮不安,為莫須有的事煩惱擔憂,靜坐時仍是妄想不息。雖然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可是就是放不下、放不開,心中好生失望。自問還算用功,為什麽沒有成果呢?是自己業障重、缺乏智慧?還是見解錯誤、方法不對?

  恭讀老和尚的《禪七開示1》後,終於醒悟到自己的問題是「知見不正」。「修」並不是只在誦經、持咒、靜坐時用功,而是要時時刻刻在這念心上用功,提起覺性,覺察、覺照自己的所作所為、起心動念。起的是惡念還是善念?心念是否攀緣外境、隨之流轉?遇事能否將六根往內收?「修」的關鍵,在於覺性片刻不離,人在哪裡,心在哪裡;要有信心,要有耐心,要發長遠心。回看自己一直以來所謂的修行,就像是在學校上課、做功課,上完課、做完功課就放下,然後在生活上依然故我。這樣的態度修行怎能有所成就?仔細想來,實是愧對師父們的教導。

  然而,時時刻刻覺察、覺照自己的心念,又談何容易?累世以來的壞習氣、麈世間的種種纏縛,又豈是短時間可以斷除的?想要成就修行,要如老和尚所說的,要有耐心、長遠心,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中,時時刻刻覺察覺照、反省檢討,並放下得失之心,這一輩子完成不了的,下輩子再繼續。恭讀《禪七開示1》,讓自己思考並檢討修行的心態和方法,修正自己的鍇誤。以後更應常常閱讀,以端正修行的知見,並提醒自己不能有絲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