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新精舍住持 见局法师
翻开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的《禅七开示1‧一九九四年暑期大专精进禅七开示录》,序中映入眼帘的这句话:「或迷闷、或犹豫、或怯弱、或生异解,无法开悟。」的确,虽然心性本具,但自己若无信心,有所犹豫、怯弱、没有正知正见,终究是盲修瞎练,不得证悟。但如何才能证悟呢?《六祖坛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有了大善知识的引领,在向上一路、明悟本心的道路上,便能有所依循、有所佐证。
因善知识 立定志向
回忆十几年前第一次参加禅七,诚如师父说的与二个「要命鬼」对抗,一个是腿子痛得要命,二是瞌睡得要命,妄想更如千万大军奔驰而来。但在七天专修中,练习定心、净心、明心,让自己体会到一点点平静的喜悦,纵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也奠定了日后对于心法的渴望与信心。从禅七中,体会到「心清净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让见局重新思索了人生的方向,决定出家修行。师父主持的禅七,成为见局立定志向的重要因缘!
出家以后,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僧众禅七,总在聆听师父开示时,感受到大善知识就是真修实证的过来人,每句话、每一次的开示,无非是要弟子们起正信、生正见、脚跟点地地修行。不仅对出家弟子苦口婆心,在这本《禅七开示》中也看到,即使面对大专生,师父也还是提点着「进了禅堂,就是一个目的:要开悟、了生死、明心见性;最低限度要得禅定;如果禅定得不到,至少可以得个正知正见。」
珍贵法宝 修行蓝图
在禅七中,常常听到师父说:「静中养成,动中磨炼。」见局理解到,进禅堂好比是学科考试,考的是理上知见契悟与否;出了禅堂,术科的实作才正要开始。虽然理上明白心性本具的道理,但如何保持这念心时时刻刻能作主,不被外境所转,这条真真实实的修道心路,还是要自己去历练。
比如现在在精舍弘法,从招生、开课、结业,经历一期又一期的禅修班,这是善业的循环。然而,广积福慧资粮的同时,难免对境生心,分别取舍,住在妄境当中而迷失本心。所以,更体悟到每日静坐的重要!透过静坐,能反省自己身口意三业,练习歇下狂心,将心还原,让自己能时时回到最初的那一念清净觉性上。就像师父在《禅七开示》中所说的:「当我们静坐一坐下来,六根不动,这个心马上就寂静了;这时候一回光返照,就见到我们的主人翁,也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就是见到佛了。」
《法华经》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亦云:「虽有正因熏习之力,若不值遇诸佛菩萨善知识等,以之为缘,能自断烦恼入涅槃者,则无是处。」师父圆寂之后,留下了最珍贵的法宝,字字句句都是慈悲的修行指标,引导弟子们在成佛的蓝图上稳定前行。期许自己能依之而行,透过文字般若,经过观照,最后通达实相,所谓「但得时时能作主,火中红莲处处香」,能成就道业,方不辜负师父的法乳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