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开创时期 (1987-1991)
从潜迹山林的苦行僧,到高树法幢的大善知识,
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闭关潜修十余年后,
一九八七年经诸方大德殷请济世,创建灵泉寺,
演传禅宗心法,接引广大群众进入佛法堂奥。
而一次台湾佛教界创举之四十九日精进禅七,
更令沉寂已久的禅门宗风蔚然重兴。
出家潜修
1980 年代初期 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台北县万里乡芥子山区茅棚独居修行。
一九六三年,导师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基隆十方大觉禅寺,从一代禅宗泰斗 上虚下云老和尚临济宗法脉嫡传弟子 上灵下源长老座下披剃出家,翌年受具足戒,矢志苦行。由于修行上的进境, 导师决定闭关苦修,专究心地,更上层楼。遂离开十方大觉禅寺,先后在宜兰吉祥寺、新竹圆明寺、香港大屿山宝莲寺等地闭关潜修。
大约在一九七○年代末期,由于几位居士发心在台北县万里乡灵泉寺现址买了一小块山地供养 导师,于是在此盖了一简陋茅棚,继续潜居苦修,保养圣胎。
一九八五至一九八六年间,阳明山国家公园内兴筑了一条产业道路,恰好经过茅棚前面, 导师独居用功的情形才逐渐被过路游客知晓。 导师沈毅端严的气度、举止,以及坚忍实修的苦行,令信众们十分惊叹。许多人向师德风,前来向 导师请教佛法,并为之折服。于是口耳相传,访客成了皈依弟子,慕道求法者络绎于途, 导师的名声一天天地传播开来。
创建灵泉寺
1987年 导师应请创建灵泉寺,并为四人剃度,为灵泉寺第一批常住众,经常上山请法的在家居士有二、三百人。于灵泉寺现址修建玉佛殿,举办第一次禅七,参加的僧俗弟子约二十多人。
一九八七年,深获法益者日渐增多, 导师有感于机缘成熟,于是在诸方殷请下,就地辟建灵泉寺,开始弘宗演教,传法利生,法筵自此蔚然而兴。当年,有四位弟子于 导师座下披剃出家,成为灵泉寺第一批常住僧众,经常上山请法的在家居士也不下两、三百人。建设过程中, 导师亲自领众披荆斩棘,从挑砖和土、砌墙粉刷到除草整地,事必躬亲。
在 导师的带领下,僧俗们胼手胝足合力整建,三个月后,简约朴实的玉佛殿,于弘扬禅宗法脉之灵山圣地翻盖完成。 导师举办了灵泉寺第一次的“禅七”,参加的僧俗弟子约有二十多人,此次极小规模的禅七,让台湾沉寂已久,几乎已经不见踪迹的古代中国禅风,终于又在地处偏僻、荒山野外的万里灵泉寺出现。
重振宗风
1991.11.17~1992.1.5 举办四十九天的七期禅七,震撼海内外佛教界。
导师法缘日益兴盛,于是决定盖一间可以容纳更多人一起打禅七的禅堂,恢复丛林禅制,开演宗风。透过举办一次又一次的禅七,接引来自社会各阶层的慕道之士进入佛法堂奥。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举办一次连续四十九天的七期精进禅七,震撼了海内外佛教界,令沉寂已久之禅法,宗风重振!
此后,本寺于春夏二季定期举办各界精进禅七,无论是针对一般大众或传播界、企业界、建筑界、司法界、医界所举办的精进禅七,乃至于为大专学生、教授、校长所举办的学界禅七,经由数息、观息、中道实相观等法门,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知见,如实在心性上用功,静中养成、动中磨炼,从信解行证得到真实利益,并将此运用于日常行住坐卧中,在向内觉察、觉照之间,净化身心,显发觉性,寻回生命的活水源头,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