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 真修合道【请问善大】
(一)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什么是「真修合道」?「真」,指真如自性,就是实相、就是道。真如自性是真空,也是妙有。真如,分为智慧佛与如如佛──智慧佛,就是菩提心,了了分明;如如佛,就是涅槃性,毕竟空寂。
「真」,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当下这念心。这念心起了第二念、第三念,乃至于第四、五念,就衍生出心意识、分别、爱憎、我执,就落入了众生境界。相反地,这一念能时时安住在觉性上,了了分明,一念到底,白天如此、晚上也如此,顺境、逆境也是如此,这就是菩提心。依这念菩提心来返照自心,照见自心毕竟空寂,了知一切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就是涅槃性、就是真如。
能观的觉性与所观的空性互相冥合,就契入了真如,这就是「真修合道」。修行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契悟心性。悟到心性,就是真;没有契悟到心性,都只是前方便,所以说「真修」才能「合道」。
契悟到这念觉性,开始觉悟的这念心,就是始觉;接下来,还要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理。本觉之理,就是本具的佛性。虽然佛性是本具的,可是由于无始劫以来,这念心都是在妄想、攀缘、执着当中,起心动念不外乎名、利、财、色,真如当中夹杂著无明,所以始终是众生境界。
释迦牟尼佛契悟无上正等正觉时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佛性本具,所以人人都能成菩萨、成佛。虽然佛性本具,但里面掺杂著无明,遇到外面的顺境、逆境,就起贪爱、生瞠恚,对种种境界或取、或舍。如果没有外面的境界为缘,取舍、憎爱也不会现前,所以佛法告诉我们,一切法都是缘起;既然是缘起,就是空性。
无明是空性,菩提、涅槃也是空性。要证到空性,必须要时时刻刻返照。返照,就是觉照。起了善念、恶念,自己要知道;不但知道,还要能作主。时时刻刻都要起善念,如果起了恶念,要马上转过来。「照」就是照住,不让恶念生起,这就是能作主。更进一步,了达善念、恶念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空性,这念心安住在菩提、涅槃,就是「真修合道」。
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这念心起了妄想、执着、贪爱、瞠恚……佛性就迷失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要肯定自己的佛性。虽然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但由于历劫以来积习成性,心中的染污已经成垢、成结了,所以要时时返照,检讨反省,不再起妄想、执着、贪爱、瞠恚……,把心当中的妄想、烦恼除得干干净净,就能与道相合。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人人都有佛性,所以,对自己的佛性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就是本具的佛性。虽然道是本具的、觉性是本有的,可是由于烦恼尘垢积染,所以这念清净心不现前。不现前,不是失去,而是被贪、瞠、痴、慢、疑、邪见等烦恼染污、覆盖了。
能返照、觉照的这念心,就是智慧心,不假外求。如果没有这念智慧心,就无法起觉照。所以,这念心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怎么样才能保持警觉?举例来说,修行的第一步是不打妄想、不打瞌睡,所以打坐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打妄想、不能打瞌睡」这就是警觉。只要不打妄想、不打瞌睡,这念心就会慢慢地清净、光明,道就会现前,要有这种信心。
虽然有了信心,可是妄想、瞌睡一时还是去除不了。所以,妄想来了,马上警觉到自己在打妄想。无论是想好的、想坏的,只要妄想一来,要立刻知道,马上起一个忏悔心:「我在打坐为什么还打妄想,这就不对了!」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就称为「觉察」。我们的烦恼、妄想,就像小偷一样,时时在偷我们的自性功德;有了觉察,就像有了守卫,小偷一接近,守卫就要紧盯着他,不要让他做坏事,这就是觉察。
觉察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把烦恼照破。什么是「照破」?参禅的人,知道妄念一起,马上就问:「谁?」这么问它一下,妄念就被照破了。照破之后,这念心没有妄想,保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能与道相合。
妄想除灭了,瞌睡可能就来了,因为不起念头、不打妄想时,就容易落入昏沉的境界。知道自己在打瞌睡,告诉自己绝对不可以打瞌睡,这就是觉察。进一步,要把打瞌睡的这念心照破,照破昏沉的方法,就是「提念」。譬如,在禅堂中打坐,可以想佛龛上的香炉。这个香炉放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上面刻有什么字?……暂时把心念专注在思考香炉上,这样就能照破瞌睡,瞌睡照破以后,这念心要立刻收回来,继续安住在正念上,才能与道相合。
有了觉察、觉照,最后要觉悟。悟什么呢?就是以始觉这念心,照本觉的空性。昏沉、烦恼、执着都照破,最后冥合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没有取舍的这一念心;这一念无为之理,这就是道。从警觉心到觉察、觉照,最后安住正念,契入无为之理,这样就是「修真」。无论行住坐卧,都依照这个道理来用功,功夫到家,因缘成熟了,昏沉、妄想、无明不再现行,这念心清明在躬、寂照一如,契入本具的佛性,这就是「真修合道」。
要修道,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修真」?打坐、诵经、办法会……都只是修真的前方便。为什么要修前方便?一般人契悟不了这念心,打坐时瞌睡连连、妄想一大堆,对治又对治不了,这时候就要修一些前方便,修一切善、断一切恶,诵经、持咒……。没有这些方便法门,这念心不是妄想、就是无明,心定不下来,始终不能与道相应。
所以,平时要修善断恶──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要诵经、持咒,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忏悔……要做种种的功德,要发大心、发大愿,所谓「悲、智、愿、行」,要从因上去努力。心愿广大,精进勇猛,慢慢地业障消除、福德增长、慈心广大了,这时再来打坐,很快就能跟觉察、觉照、觉悟这念心相应。
修善法、修前方便,让心定下来,慢慢地就能契入微细的观心法门。所以,前方便也是很重要的,没有方便法门,也没有办法「真修」、没有办法「合道」。
(二)
真心,就是自己的这念觉性,要清楚明白、处处作主,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始终不迷惑、不颠倒。这念心要作主,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只做善事、不做坏事,只讲好话、不讲坏话。起善念的这念心要时时存在,行住坐卧都能作主。不仅白天能作主,晚上作梦也要作主。
作梦时怎么作主?境界现前时,要起觉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譬如,梦到有人请自己吃肉,梦中知道这是肉,告诉自己不能吃,这就是作主。梦到有人邀你出去玩,心就跑掉,就跟着去了,这就是作不了主。作得了主的人,二六时中,无论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形象,无论好坏、冤亲、佛魔……都不理它。这念作主的心养成了,真心就会现前,这就是菩提心。
这念心能够作主了,照见一切法空,先将恶法照空,只起善念、不起恶念。进一步,善法也不执着,善法也要空掉。照这个方法,行一切善,不执着一切善,照一切法空,这念心只剩下「空」和「觉」,行住坐卧皆是如此,这就是修真。最后,寂照一如,就与道相合了。只有菩提道和涅槃道才是自己的法身慧命,修行必须从这个方向来了解和体悟。
「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法把善分成三种层次:假观善、真空善、中道实相善。
一般人不了解,以为只要做善事就好了,不一定要信教;即使信教也不需要选择宗派,因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这是错误的观念。世间法是相对的境界,对于善的定义,也会随着时间、空间而变异。譬如,在台湾是善,在大陆不一定是善;在大陆是善,在美国不一定是善;在过去认为是善,在现代不一定是善;现在是善,未来也不见得是善……这就称为「假观善」。
世间上的善,属于假观善,善与恶的标准,是模糊的、笼统的、相对的,所以沙门在此处提出了这个问题:「何者为善?」善与恶,应该如何界定?
举例来说,念佛是善吗?对佛教徒而言,念佛、拜佛都是善法,但是对不信佛的人而言,却认为这是拜偶像、是一种迷信,因此不但不赞叹念佛、礼佛的功德,反而还加以辱骂。供养三宝是善吗?对佛教徒而言,供养佛、法、僧,具有无量的福报;但不信佛教的人,有些却会认为这是愚痴、荒谬的行为。打坐是善法,能够得禅定、证菩提、证涅槃,我们认为打坐是最大的功德,但不了解的人,却会认为修行人整天坐着不做事,是浪费时间。
再者,中华文化有所谓「百善孝为先」的观念,无论佛教、道家、儒家,都强调孝是一种善法,孝养父母、孝敬父母、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传统文化中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在西洋文化中,儿子和父亲一起到餐馆吃饭,各人付各人的帐是很平常的事,这在东方文化中就很少见。各宗教也认为自己的教义才是善,例如回教徒禁止吃猪肉,但吃牛肉就没有错。由于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对善、恶的认知也有差距。所以,以世间法而言,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除了民俗文化的因素外,随着时间的变迁,善的标准也会有所变异。在过去是好事,现在却不一定是好事;现在是好事,未来也不一定是好事。譬如,有些国家土地广大,从前缺乏开发土地的人力,所以当时只要有人愿意开发,就能运用这片土地。但是,现在假使随意开发土地,就犯了侵占罪。在过去是可以的,现在却会触犯国家法律,这就是世间法有着相对的标准,会随着时间有所变异。
世间法都不是绝对的,善法也是如此。佛经里有「随方毗尼」──随着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随缘修正戒法。譬如,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假使执着某些戒条是实在的,强制大家一定要遵守,佛法就不容易推广。
以西藏为例,西藏境内有许多民族目前仍维持一夫多妻制,一个先生可以娶三、四或五个太太。假使强调一夫多妻的罪过,以一夫一妻制来制约这个地区的人民,佛法就会遭到严重的排斥。所以,就要因地制宜。讲「不邪淫」,这是针对居士而言,出家众是以菩提涅槃、超越生死等出世法为依归,不但是多妻不可以,一夫一妻也不行。
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善、绝对的善,我们的心才能安住下来。世间上的善都属于假观善,不但善是假的,恶也是假的;善法是虚妄,恶法也是虚妄的。虽然善法、恶法都是虚妄,我们仍然要大作梦中佛事,要作好梦,不作恶梦。虽然梦是假的,但不妨碍假戏真做,要随顺世间的善法,修善断恶,这样自己才有生存的空间;假使不随顺世间上的假观善,就没有办法存在,所以说「佛法不离世间法」。
假观善,就是要我们随顺世间修一切善、断一切恶。虽然修善、断恶所得的福报是假有、是生灭,如梦幻泡影,就像晚上做了好梦一样,但在梦中也是很欢喜、很快乐的。相对的,做了恶事,所产生的苦报是在畜生、饿鬼、地狱,这些恶报虽也是生灭的假有,如梦幻泡影,可是在梦没有结束以前,还是要受苦受难。所以善法、恶法虽是因缘假合,但相信每个人做好梦都是欢喜,做恶梦都是恐怖的,绝对没有人会想去做恶梦。了解这些道理,就知道建设道场、听经闻法、弘扬佛法都是做好梦,所谓「借假修真」,多做这种好梦,将来必感净土的乐果。相反地,起了邪见将来堕入三涂恶道,就是在做恶梦,在梦没醒以前就是苦不堪言。
(三)
古人言:「宴坐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降伏镜里魔军,广度如幻众生。」虽然众生是假有,我们还是要度;虽然道场是假有,我们还是要建道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还是要去努力,进一步修善不执着一切善,能所俱空,真空善就现前了;真空与假有是一体两面,假有的当下就是真空,这个就是真空善。契入真空善,能够破见思惑的烦恼,证涅槃,成就声闻、缘觉出世圣者的果位。可是这不及菩萨、如来的智慧、慈悲,所以进一步要空、有都不执着,契入中道实相,这是最究竟的善,是最高的道,是菩提道、实相道,是无上大涅槃,这个善才是至善,既能自利又能利他,这就是万善归宗。
很多人误解,以为不执着善,就是什么善法都不用修,只要一念到底,这一生就能修道成功,这是错误的!虽然世间的善都是假有,是虚妄不实的,但还是要去努力。借假修真,直到善恶都不执着,就能了悟自心,契入中道实相善。中道实相善就是万善归宗,佛法提到「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流,一切诸法无不归还此法界。」这个就是中道实相善,这是最究竟的,悟了这念心,就和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这才是真正的善。
所谓至善是最高的善法,假观善、真空善、中道实相善是一个渐修的次第,明白这个次第,就知道平时要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借由这个方便起大慈悲心。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方便法门就是假观善;不执着方便法门,当体即空,就是真空善;最后这念心不住有无两边,就是中道实相善。打坐的时候,就必须要一念不生以契入中道实相善,一念不生是安身立命之处,这是自受用。所以一体三面,三即一,一即三;正如《金刚经》讲:「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不讲通达无我法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证明「无我」是空,但「空」并不是最高的境界,空能破执着,还要空中起妙有,所以契悟了空,空中不碍假有,不碍假有就是假观善,然后心不住在空与有两边,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实相,就是中道实相,要达到这个境界,就要经过这些方便法门,修证契入。
每个人的智慧、根机不一样,所以修行需要有方便次第。先依假观善,接着入真空善,最后悟中道实相善,借这样的次第成就修行。如果根机很好,也不需经过假观、空观,直接就能契入中道实相。《六祖坛经》讲:「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就是大众本来面目,就是「师父说法,诸位听法这念心」不想好的、不想坏的;也不想过去、现在、未来,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这念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动,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就是实相,这就是最高的善。佛法有顿有渐,圆融无碍,所以能够应机施教,如果没有办法一下达到,也不妨碍修假观善、真空善,透过方便悟入,最终都能契入究竟的中道实相之理。
「何者为善?」是假观善吗?是真空善?还是中道第一义谛善?这个地方问「何者为善?」是代表世间众生来问,请佛做最彻底的答覆。所以我们也要明白此理,要因人施教。如果这个人专门做坏事,跟他讲中道实相,可能就不能应机,所以就要告诉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种善因得善果,这就是观机逗教的方便。如果有人已经修行很久了,对于如何由广修善法,进一步能够解脱觉得有疑惑,马上就要跟他讲,「何者为善?」有假观善、真空善、中道第一义谛善,使他的修行能更进一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得解脱,虽然现在证不到中道实相善,也可以先证到真空善,如果他根机成熟,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跟他一讲中道实相善,马上就能契悟,这些都要应机说法,应机施教。
「佛言:行道守真者善。」能够行道,能够守住这念真心、真空、真性,就是最高的境界,这才是至善。什么是「行道守真」?道有深浅,真也有深浅。譬如初初学佛的人,受持三皈五戒也是行道,这是行「人道」,因为受了三皈五戒,保持人身、人格的完整,就不会堕入三恶道。
假使觉悟人有生、老、病、死等苦,所处的五浊恶世亦有天灾人祸,人道也不尽理想,进一步希望提升到天道,就要修十善。然而,天道也不究竟,天人有天人的寿命,寿命终了,仍要受轮回。再进一步依据三十七助道品的道理来修行,「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最后契入真空、守住正念,这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的圣道。
这里所指的「行道守真」,不是修三皈五戒、守人道,也不是行十善、守天道,也不是行声闻、缘觉、菩萨道,而是行菩提、涅槃大道,守住当下这念空性与觉性。行一切善是菩萨道,行善而不执着善,了达一切法毕竟空寂,这就是至善,就是「一乘任运,万德庄严」的诸佛法界。「行道守真」,就是要行此至真、至善的大道。
这个至善是三位一体──空、假、中圆融无碍,再也没有任何善法可以超越,一切善法都会归于此,一切善法无不从此发源,所以「一切法无不归还此法界,一切法无不从此流」,这就是中道实相善,是最究竟的善法。证到了实相,契入无上菩提妙明真心,就称为「法王」──法中之王。举一即三、会三归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法不离当下这念心,十方三世都在这念心当中,这个善才是真善。
(四)
「何者最大?」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大」的看法──贪名利的人认为当官最大,贪财的人认为黄金最大,贪色的人认为俊男美女最大,喜欢爬山的人说喜马拉雅山最大,喜欢航海的人则认为海洋最大……到底哪个最大?其实这些都是世间相对、偏颇的答案。本章所要阐述的是真实的道理,要讲真正的大、绝对的大,而不是因小显大相对的大。
什么是因小而显大?譬如,一般人看到小孩子,因为自己个子比他高大、年纪比他大,所以就会觉得他很小;如果对方长得又高又壮,就不会认为对方是一个小孩子了。所以,大与小是相对比较得来。又如,灌木丛跟小树苗比起来,就像一棵大树;但如果和参天大树比起来,又变成了小树。
相对的大小是虚妄不实的。譬如,个子高的人,仍然可以找到比自己个子更高的人;今年拿世界冠军的运动健将,也不必沾沾自喜,因为明年可能会有人超越自己。世界在变动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世间的相对大小都是虚妄不实的。
世间上任何一件事,都是相对的。过去是大,现在不一定是大;现在是大,未来也可能会变小。世间上的人就在相对的大小中,争名逐利,每个人都想当老大,想把别人比下去,这世界才会混乱、才会有争战。春秋战国时代,国家众多,一县、一市可以称为一国,甚至一个乡镇、一个部落也可以称为一国。如果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就会认为自己的国家最大,这就是所谓的「夜郎自大」。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皇帝,所以自称为「始皇帝」,但他不知道中国国界以外,还有比中国更大的一片土地,如果知道了,可能还想要征服其他世界。
人活在欲界当中,欲界之外还有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最高一层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在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寿命尽了,仍要轮回堕落,所以它也是因小而显现的相对大,一时为大,另一时又变小了。所以无论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相对的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何者最大?」此处所指的大是绝对的大,没有一法能超越它。众生的心迷迷糊糊的,有烦恼、恶业,尚未觉悟,所以称为「不觉」;声闻、缘觉破除了凡夫的颠倒邪见,契悟真空之理,故称为「正觉」。然而,与佛的清净妙明真心比起来,声闻、缘觉又差了一大截。佛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一法能够超越佛的这念觉心,所以是绝对的大、是至大,不是相对比较而来的大。这个绝对的境界,才是最实在的。
「志与道合者大」,指的是绝对的境界。一般人都认为虚空是最大的,但虚空仍在这一念心当中,所以,能与真如、菩提心相契合,才是最大的。举例来说,我们每天都喝水,水是假有,假使一步步地分析水的组成,到最后水没有了,一切归到真空、真性、真如中,所以自性真如才是最大的。
「志」就是心志,也就是意愿、心愿。修行人希望「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志。依这个志愿继续不断地努力,最后化度众生功德圆满,成就佛道,就契入真空无为、菩提涅槃之道。「道」指无上菩提大道,「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众生」是利他,自利利他功德圆满,就是「志与道合」。依着心志,「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最后善、恶、众生都不可得,能所俱空,能观之智与所观的空性相契合,寂照一如,「志与道合」,这就是「大」。根据这个道理,脚踏实地去实践,修行就不会迷失方向。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开演八万四千法门,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不是大?四十九年、八万四千法门、恒河沙数众生,这些仍然有限量,可以数得出来,所以不是最大。度一切众生,无有一众生可度;说八万四千法,无有一法可说;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众生之相,说法亦无说法相──虽知众生如幻,不妨碍度众生的愿行,这样就是能所俱空,「志与道合」。
「道」指菩提道、涅槃道、实相道。这个道就是真如法性,尽虚空、遍法界,无论过去、现在、未来,都在这一念心当中,所谓「于一尘中尘数佛」,这念心能含摄无量无边的世界,这当然是最大的。
俗话说:「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人的欲望无有穷尽,而欲望还是从这念心中产生出来的。一般人拚命追求科技,认为科技万能,其实科学、科技也是从心所生,发明科技、运用科技,仍然是靠这一念心,所以这念心才是最大的。假使这念心不清净,有贪、瞠、痴,就会造作恶业,甚至可能毁灭人类。
因此,只有菩提心、涅槃心才是至正至大的。契悟了这念心,就能成就无漏的智慧。无漏的智慧,就是佛智,就是无师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圆满,这是最高的智慧。佛智成就了,就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的果德,从此就能生出无量的神通妙用。所以,佛果是最大的。佛果非有相、非无相,也就是法身。法身是心包太虚,十方三世都在当下这念心中,这就是「志与道合」。
所以,修善而不执着善,这念心始终了了分明、圆明寂照,如《圆觉经》所云:「十方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志与道合」。「志与道合」,才是最大的。如果要追求最大、最真实的果报,就要从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