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天,世尊着衣持钵,入那伽城乞食后,走到树林里,坐在一棵树下,思惟摩竭国人命终之后所投生之处。这时,不远处有一位鬼神,向世尊报上自己的名字:「世尊!我是阇尼沙,我是阇尼沙。」(阇尼沙意指解脱烦恼) 世尊问:「你为什么自称为阇尼沙?你修习什么法门,而自称已见道迹?」阇尼沙言:「我并非他方之人。先前,我在人间为国王,是修习如来正法的优婆塞,深信佛法、护持三宝,命终一心念佛,而转生为四天王天毘沙门王的太子。从此以后,心中慧光常明,照见诸法缘起性空,证得初果须陀洹,不堕恶道,七生以来,常名为阇尼沙。」 世尊在树林中略停歇后,即前往那陀揵稚,就座后,告诉一位比丘:「你去唤阿难来,说我找他。」比丘回应:「是,世尊!」比丘依世尊指示,去唤阿难来。不久阿难来到世尊面前,顶礼之后,退至一侧,禀白:「世尊!您看起来比平常更容光殊胜,寂然安定。请问您在思惟何事,以致容光如此焕然殊胜?」 此时,世尊告诉阿难:「你先前曾经来请求我,为摩竭国人授记。你离开后,我着衣持钵,入那罗城中乞食,乞食后,到树林里,坐在树下,思惟摩竭国人命终之后投生之处。当时,离我不远处,有一位鬼神,对我说:『我是阇尼沙!我是阇尼沙!』阿难!你可曾听说过阇尼沙这个名字吗?」阿难回答:「我从未听过。但现在听您说起这个名字,顿时生起怖畏,汗毛竖立。世尊!这位鬼神必定有大威德,所以名为阇尼沙。」 世尊说:「当时我问他:『你是修学何种法门,而自称已见道迹?』阇尼沙回答:『我并非他方之人,也不是修学外道法门。过去我曾经是人间的国王,为世尊弟子,以坚定的信心修学佛法,为护持三宝的优婆塞,一心念佛,命终后投生为毘沙门天王的太子,证得须陀洹果,不堕恶趣,于人天往返七次,尽除一切烦恼之苦,于七世往返中,常名为阇尼沙。 有一世,乘坐天人的千辐宝车,打算前去拜访毘楼勒天王,当时遥见世尊坐在树林中的一棵树下,颜貌端正,安然寂定,犹如深渊般澄净清明。我见到这个情景,心中思惟:我可以去请问世尊,摩竭国人命终之后,会投生何处?又有一世,毘沙门天王于大众中,宣说一偈: 『我等不自忆,过去所更事;今遭遇世尊,寿命得增益。』 又有一次,忉利天天众因为某些事,聚在一处。当时,四大天王各坐其位,提头赖咤天王坐于东方,面向西边;毘楼勒叉天王坐在南方,面向北边;毘楼博叉天王坐在西方,面向东边;毘沙门天王坐在北方,面向南边,帝释天主释提桓因坐在中间。当时四位天王就座后,我才跟着入座。此外,还有其他大天神参与此会,这些天神都是以前跟随如来修习清净梵行,命终之后,得生忉利天,他们都得到天人五福:天寿、天色、天名称、天乐、天威德。当时,忉利天天众都踊跃欢喜的说:『天众增加,阿修罗众减少。』帝释天释提桓因知道忉利天众起欢喜心,随即作颂曰: 『忉利诸天人,帝释相娱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法。诸天受影福,寿、色、名、乐威;于佛修梵行,故来生此间。复有诸天人,光色甚巍巍;佛智慧弟子,生此复殊胜。忉利及因提,思惟此自乐;礼敬于如来,最上法之法。』」 「阇尼沙又说:『那时忉利天的天众聚集在善法堂,是为了共同商议思惟教令,四天王承受教令后,就各自回座。没多久,忽然有巨大又奇异的光遍照四方,当时忉利天众见此异光,都感到惊愕,难道有什么怪事要发生吗?其他大威德的天神众,也都感到惊怖,以为将有什么怪事。 此时,大梵天王即化身为头梳五角髻的童子,站立在天众上方的虚空中,颜貌端正,天众无可比拟,身紫金色,光芒遮盖了天光,梵童子径自于忉利天的天众中入座,内心欢欣,犹如受灌顶的剎利王登王位时般踊跃欢喜,不久,又在众人上方的虚空中安坐,犹如大力士般巍然不动,并颂偈曰: 『调伏无上尊,教世生明处;大明演明法,梵行无等侣,使清净众生,生于净妙天。』 梵童子说完此偈,告诉忉利天众:『如果音声具五种清净,才可称为梵声。一是其音正直,二是其音和雅,三是其音清澈,四是其音深满,五是周遍远闻;具有这五种特质,方可名为梵音。汝等善听!摩竭国的在家佛弟子,命终后,有人证得阿那含果,有人证得斯陀含果,有人证得须陀洹果,有人生他化自在天,亦有人生化自在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或生剎帝力、婆罗门、居士大家,得五欲自在。』梵童子并以偈颂曰:『摩竭优婆塞,诸有命终者,八万四千人,吾闻俱得道。成就须陀洹,不复堕恶趣,俱乘平正路,得道能救济。此等群生类,功德所扶持,智慧舍恩爱,惭愧离欺妄。于彼诸天众,梵童记如是;言得须陀洹,诸天皆欢喜。』 毗沙门王听闻此偈,欢喜的说:『世尊出现于世间演说真实法,这是多么奇特、未曾有之事。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如来出现世间,是为了演说微妙真实法;未来,应当还会有佛出世演说如是真实法义,能令忉利诸天众发起欢喜心。』 梵童子听到毗沙门王的话后,说:『如来出现于世间演说真实法,是甚为奇特、未曾有之事。如来出现于世,即以种种方便,巧说善法与不善法,说了无量无边的法而无有一法可得,说自性空寂、本自清净,当中又具足无量功德,此法甚深微妙,犹如从酥酪中提炼出的最上味醍醐。』 「此时,梵童子又告诉忉利天众:『汝等谛听!并仔细思惟当中的义理,我将为你们更详细说明如来所说的四念处、七定具、四神足等法门。何谓四念处?观内身,精勤不懈,专注观照,以去除世间贪爱与忧恼;观外身,精勤不懈,专注观照,除去世间的贪爱与忧恼。乃至于观受、意、法,也是要精勤不懈,专注观照,除去世间贪忧。内身观已,生他身智;内观受已,生他受智;内观意已,生他意智;内观法已,生他法智,这是如来善能分别解说四念处。诸天!汝等善听!我再说如来所说的七定具: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再者,诸天!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一是欲如意足;二是念如意足;三是进如意足;四是慧如意足。』 梵童子又告诉诸天众:『过去的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展现无量的神通变化,皆由修习四神足证得三昧,而启发本具的神通妙用;未来乃至现在的沙门、婆罗门也以无数方便,展现无量神通变化,也是透过修习四神足。』这时,梵童子随即变化身形,分身为三十三身,各个分身与三十三天一一同坐,梵童子问:『你们都看见我的神通了吗?』天众回答:『都看见了。』梵童子说:『我也是因为修习四神足有所成就,才能有如是神通变化。』 此时,三十三天的天众各自思惟:现在梵童子与我对坐、与我对语,而其余化身也同时都在言说;一化身沉默,其余化身亦皆沉默。此时,梵童子收摄神通变化,归于一身与帝释天主同坐,告诉忉利天众:『汝等善听!我将解说如来,以正知见、觉悟力,开启三条路径,以致成就正觉。是哪三条路径呢? 若有众生贪欲成性,常行不善,但此人亲近善知识后,听闻正法,反省改过,便离欲、舍不善行,努力修学正法,法法奉行且有所成就,得欢喜心,恬然快乐,于此乐中,更生大法喜;这就好比有人舍弃粗食,尝了百味饭,复求更美味的饭食。修行也是如此,先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更生大法喜,这就是开启成就正觉的第一条路径。 若有众生瞋恚成性,经常造身、口、意恶业,后来得遇善知识,闻法受教,法法奉行而成就,因此舍离身、口、意恶行,心生欢喜,恬然快乐,又于乐中,更生大法喜;这就好比有人舍弃粗食,食百味饭,虽得饭食充足,更求佳肴。修行也是如此,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更生大法喜,这是开启成就正觉的第二条路径。 若有众生愚痴迷昧,不识善恶,不明白『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的真实道理,此人后来得遇善知识,闻法受教,法法奉行而成就,明了善法与不善法,真正了解苦集灭道四圣谛之理,因而舍弃不善行,心生欢喜,恬然快乐,又于乐中,更生大法喜;如人舍弃粗食,食百味饭后,更求佳肴。修行也是如此,舍离不善法,得欢喜乐,又于乐中,更生大法喜,这是如来成就正觉的第三条路径。』 梵童子于忉利天上说此正法后,毗沙门天王又为其眷属转说此正法,阇尼沙复于佛前转说此正法,世尊又为阿难说此正法,阿难复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此正法。」 阿难尊者听闻世尊如是说法,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长阿含经‧卷第五‧第一分阇尼沙经第四》 省思 众生本具佛性,只因贪欲、瞋恚、愚痴烦恼障蔽,常沦生死苦海;如来慈悲开演无数方便法门,接引众生离苦得乐,趣向解脱之道。只要依循善知识的教法,闻法受教,落实修行,清净三业,广积福慧,将来必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