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憍尸迦弃邪出家因缘(一)
图/传珍


 
姓名:

Email:

单位:

心得:

   
 
 
 

「论」,即是法。对于法,应善加思惟、谛审,方能明辨其义。

往昔有婆罗门名憍尸迦,对于僧佉论、卫世师论、若提碎摩论都知其法义,清楚的了解其差别性。憍尸迦住在华氏城中,城外有一聚落。有一日,憍尸迦出城到聚落中的亲友家,亲友适巧因事外出不在,憍尸迦问亲友的家人:「贵府藏书甚多,可否借阅经书一读?下次拜访时奉还。」亲友的妻子即随手取一本《十二缘经》给憍尸迦。

憍尸迦借得《十二缘经》后,至林间闲静处,仔细阅读此经。当他读诵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是名『集谛』。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病、死、忧悲苦恼,众苦具灭。」读第一遍时,犹不能明了其实义,读至第二遍时,清楚的了解「无我」。原来外道修行所论之法皆落于「我见、边见」之二见。

憍尸迦此时深知一切法都是生灭、无常,因此想到:「一切外道修行论义,都没有能出离生死、解脱之法,唯此经中有出离生死解脱之法。」他兴奋得高举两手说道:「我今天终于得到如实之论!终于得到真实法义!」憍尸迦端坐思惟,更深入悟解其义,喜悦地说:「我现在才知道解脱生死系缚的出世法,现在才了解外道所说诸论甚为欺诳,不能出离生死。」他又感叹的说:「佛法是最真实不虚的道理,佛法说:有因才有果,因灭则果灭。外道法甚为虚妄,说有果却无因,外道不了解因果,当然不知道解脱。回顾往昔,我的知见与修行,实在怪异可笑!怎么会想从外道法而求度生死河?从外道法求度生死,就如同沉溺于波浪之人,因惧怕丧生失命,不论遇到什么就抓住,难免还是溺水而死。我也是如此,遇外道法,就于外道求度生死,但是外道之论义实在无解脱、出离生死之法,难免没于生死河中,丧失生命,堕于三恶道。今见《十二缘经》,我应随此教义顺行,将得出离生死。外道经论如愚人说狂语,九十六种外道皆虚伪不实,唯有佛法教义最真实、最正确。六师徒众及其他智者,自称为「一切智人」,都是妄语欺人。唯有如来、世尊,具足一切智,是诚实不虚。」憍尸迦此时说偈:

「外道所为作, 虚妄不真实, 犹如小儿戏, 聚土作城郭。
 醉象践蹈之, 散坏无遗余, 佛破诸外论, 其事亦如是。」

憍尸迦此时于佛法生起深重信心、恭敬心,于是舍弃外道法,并去除邪见,昼夜常读《十二缘经》。

憍尸迦的亲友与其他婆罗门返还家中后,亲友问其妻:「我听说憍尸迦来此,现在他在何处?」亲友妻子回答:「那位婆罗门来借经书,我随意取一本给他,不知是何经?他反复翻阅,立即赞叹经义,非常欢喜。」亲友听妻子这么说,随即往憍尸迦住处,见他端坐思惟,就问道:「你现在思惟什么?」

憍尸迦说偈回答:

「愚痴无智慧, 周回三有中, 如彼陶家轮, 轮转无穷已,
 我思十二缘, 解脱之方所。」

亲友听了说:「你于此经,深切的生希有难得之想!此经是我从释迦族那边得到,正想洗去经上文字,用来书写毘世师经。」憍尸迦听亲友这么说,立即呵责他:「你这种想法真是愚痴至极!为何用水洗去经上文字?如是妙法应该用真金书写,再以珍贵宝函装盛,并以种种上妙宝物供养。」即说偈言:

「设我有财宝, 以真金造塔, 七珍用厕填, 宝案妙巾袠,
 庄严极殊妙, 而用以供养, 虽作如是事, 尚不称我意。」

憍尸迦的亲友听他如此赞叹《十二缘经》,极为愤怒的说:「这本经有什么深妙,能胜过毘世师经,而需以真金、种种珍宝供养?」憍尸迦听亲友此语,愁悒的说:「你为何轻蔑佛经至如此程度?毘世师论义有极大过患,哪能与佛法相提并论?毘世师论不知诸法实相、错乱因果,其中关于『瓶子』如此浅近之因果法,尚且无智慧解析、分别其理,如何能透彻了解人生、身根、觉慧、因果之义?」其亲友反驳憍尸迦:「你依据什么道理评论毘世师论不解因果?毘世师论明白说到破瓦乃是『瓶子』之因,怎么能说不解因果?」憍尸迦回答:「毘世师论的确如此说,但这个说法没有道理。你且思惟,线为因,因为经线、纬线的穿梭,然后有织物;再说『瓶子』与『破瓦』,应该是先有瓶,瓶破,然后有破瓦,若是先无瓶子何来破瓦?况且,瓶子非破瓦所造,所以破瓦不得为瓶子之因。陶师取泥制瓶,不是用破瓦制瓶;瓶坏以后才有破瓦,瓶若未坏,何来破瓦?」亲友问:「你是说毘世师论毫无道理?我们是白费精神、浪费时间在没有意义的论义上?」亲友的朋党和一些婆罗门,听了憍尸迦层次分明的道理后,心生愁恼的议论:「这么说来,毘世师论现在是不可相信的?」憍尸迦说:「毘世师论非但现在不可相信,从过去以来,举凡善于思惟者,很早就不相信了。如来、世尊未出世时,一切众生被无明覆蔽,如盲者无所见,因此对于毘世师论有如见到光明。如今佛日既出,真正的智慧光明清楚的照见毘世师论所不知晓之处;譬如猫头鹰,昼盲夜见、好闇恶明,夜行无碍,白昼则藏伏无用。毘世师论亦如是,佛日既出,毘世师论都应弃舍。」

亲友又问:「若如你所言,毘世师论不如佛经,但佛经能与僧佉论相比吗?」憍尸迦回答:「僧佉论中提到具备五分:第一言誓、第二因、第三喻、第四等同、第五决定,論义即称完备。但是僧佉论中无任何譬喻,可以使人确实明了真实义,更无法以辩论法相使人深入明了。为什么?僧佉论说:『钵罗陀那,不生、如常,遍一切处、亦处处去。』又说:『钵罗陀那不从他生,体性是常,能生一切、遍一切处,能至处处。』这两句话有诸多过失与矛盾。为什么?因为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没有任何一法能自生、不从他生,所以说有过失。再说『遍一切处,能至处处』,这也是有问题的说法,为什么呢?若是已『遍一切处』,则还有何处可去?若有可去之处,则非『遍一切处』。此理自相矛盾,相互冲突,因此自破其义。如果是如此之理,则是无常,并非体性是常。所以,如僧佉论所言:『不从他生,而能生一切,遍一切处、去至处处。』此语是谬论。」(待续)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一.(二)》

 

省思

佛法道理当中,「七觉支」的择法觉支即是能明察诸法,认取真实,不为虚伪所蔽。为道之人应当善分辨真实法,明白佛所言说之「四谛」、「十二因缘」。了悟「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以平常心,舍离爱取、分别与执着,终能远离生死烦恼,契悟涅盘妙心。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