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佛陀住在羅閱祇耆闍崛山時,有弟子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薩上萬人常隨在旁。當時,在羅閱祇國有位非常富有的長者,名叫申日。申日有個兒子,名叫栴羅法(漢言月明),具清淨梵行,佛以童子來比喻他,所以稱為「月明」。 有一天,月明童子來到佛陀的住處,向前頂禮佛陀後,就在一旁坐了下來。佛對月明童子說:「發了大心的菩薩摩訶薩,不論是在家、或出家比丘,應修行法布施、飲食布施,常以善意對待一切的人,並受持四種大願,更當發願成佛,早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是哪四種大願呢?第一大願:願所有的人早得善巧方便;第二大願:願生生世世得遇善知識;第三大願:願將所有財寶與一切人共享;第四大願:願修持法布施及飯食施二事,並常歡喜好樂做這樣的行持。」 「月明童男!菩薩大士,在家或出家,常樂法布施,以善意權巧對待他人,心無貪念,安住正法,奉持禁戒如法如律。」 「月明童子!若有比丘罹患疾病窮頓困厄、勤苦憂勞,就給與醫藥令他獲得安隱快樂,而且何止是醫藥,還應不惜自身血肉,用來供養,使其早日得以痊癒。」「還有一事,月明童子!菩薩大士,修行布施時,無有疑義。為什麼呢?因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無量廣遠劫之前,當時有佛出世,名叫諦念願無上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示現應化身於世間,隨所樂處修行三昧,為世間無上尊。」 「月明童男!諦念願無上王如來化現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化身千百億隨其所喜樂而演說大法化導眾生,使無數人或證初果須陀洹、或證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辟支佛、又有無數人生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摩醯首羅天、魔天、梵天、更有無數人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最終證涅槃,成就佛道。」 「當時,諦念願無上王如來如是教化眾生,一日,他觀察應所度者已度盡,便入涅槃;般涅槃後,他的教法流傳二十億千年,在其教法流傳將盡的最後五十年中,許多比丘多不信受義理深遠的經義,而喜聽聞淺近的義理,故其教法逐漸式微,但尚未斷絕。」 「那時,有位閻浮利國的國王,名叫智力,經常奉行佛法三件事,一者常護持諦念願無上王佛的深法奧義;二者奉行諦念願無上王佛的深理;三者深信諦念願無上王佛的教義。同時,有位名叫浮曇末的比丘(漢語為至誠意),也常奉行三種事:一者常修持諦念願無上王佛三昧;二者常護持諦念願無上王佛三昧法;三者常諷誦諦念願無上王佛的三昧教法;並修行八事:常行慈心、常行哀心、常行悲心、常行護念眾生心、常行聰慧心、常行答問心、常行歡喜心、常行第一心,以如是因緣降伏九十六種外道,嫻熟一切佛法深理而更復無有疑義。」 「至誠意比丘與智力王彼此為親戚,智力王非常尊敬至誠意比丘的德行,全國人民也同樣對至誠意比丘敬重有加。智力王常思親近至誠意比丘,無有疲厭;時常聽聞至誠意比丘講經說法,心無厭足;常欲禮敬至誠意比丘,無有暫歇。」 「後來,至誠意比丘的腿上生大惡瘡,遍尋全國的醫藥都無法治愈,智力王大為憂愁,心急淚下。大王的二萬名夫人也都同時為至誠意比丘擔憂,大王晚上睡夢中,有位天人前來告訴大王:『若欲治癒至誠意比丘的病,必須獲得活人的血肉,讓比丘服用後就能痊癒。』大王醒來,憂心忡忡,悒悒不樂,心想:『至誠意比丘病重,一定要找到此藥以治癒至誠意比丘;因為聽聞佛法實在是難遭難遇啊!』於是問大臣們:『從那哪裡可以得到活人的血肉?』」 「智力王的第一太子,名叫若羅衛(漢語為智止)。智止太子稟白大王:『父王不須悲傷、憂愁,其實人的血肉最為低賤微薄,世人該重視的應是如何與道無所相違。』大王歡喜讚歎太子:『你說的真是太好了!』太子言畢,默默地回房,拿起刀子朝自己的腿取下一塊血肉,送給至誠意比丘。至誠意比丘服用後,惡瘡果然隨即痊癒。」 「智力王聽到至誠意比丘的惡瘡已病愈,心中大為歡喜愉悅,喜不能自勝,而太子以至誠供養心故,腿上割去的肉自然平復如初,智力王便將全國的財寶賜與智止太子。太子以偈答智力王: 『與血肉安隱施,割血肉施與人, 佛陀告訴月明童子:「當時的至誠意比丘,就是後來的燃燈佛;而智力王即是今日的彌勒菩薩;那位智止太子就是我的前身。一切諸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為饒益世間之大願行真是無法計量,累積所有的功德欲度一切眾生,所有的菩薩大士行也都是如此。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救拔世間受苦的眾生,當發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讀誦修習三昧法。」 與會大眾聽聞佛陀的開示,無不歡喜,信受奉行,月明童子頂禮佛足離去。
典故摘自:《月明菩薩經》 省思 世尊為了拔濟眾生,累劫修行菩薩道,盡此三千大千世界,無一地方不是世尊施身捨命利益眾生之處,真正做到「盡皆施與,心無吝惜」。為佛弟子當以知恩感恩之心,精進努力修行學佛;更當效仿諸佛菩薩發廣大願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時時發願利益眾生,堅定實踐菩薩道,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