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曾為大典尊本緣(二)
圖/傳樺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於是,大典尊覲見七王稟白:「國王!願您善自治理國事,我今欲離世出家,披法服修道。因為我親於梵天童子聽聞到臭穢之義,心生厭離,若在家則無由得除。」七王心想:「婆羅門都貪愛財寶,我寧願大開國庫寶藏,隨他所須,使他不出家。」七王都對大典尊說:「如果你需要財寶,我都可以隨您滿足盡全力給與。」他立即回稟:「承蒙國王的賞賜,我也擁有很多財寶,我願將財寶都獻給國王,但願聽許我出家,圓滿我的志願。」

七王又想:「婆羅門多貪美色,我願意將宮中婇女都給他,滿足其意,使他不出家。」七王都告訴大典尊:「你若須要婇女,我都可以隨您滿足盡全力給與。」典尊答:「拜國王之賜,家內已有眾多婇女,如今都送遣返家,但求斷絕恩愛,出家修行。因為我親從梵天童子聽聞臭穢之理,心生厭離。若在家則無由得除。」

當時,他以偈頌向慈悲王說:「王當聽我言,王為人中尊,賜財寶婇女,此寶非所樂。」慈悲王以偈相勸:「檀特伽陵城,阿婆布和城,阿槃大天城,鴦伽瞻婆城,數彌薩羅城,西陀路樓城,婆羅伽尸城,盡汝典尊造,五欲有所少,吾盡當相與;宜共理國事,不足出家去。」大典尊以偈答:「我五欲不少,自不樂世間;已聞天所語,無心復在家。」慈悲王再問:「大典尊所言,為從何天聞,捨離於五欲,今問當答我。」大典尊答:「昔我於靜處,獨坐自思惟;時梵天王來,普放大光明;我從彼聞已,不樂於世間。」這時慈悲王言:「大典尊請先暫留,共同於世間行善教化子民;然後我們會跟隨您出家修行,大典尊即是我們的導師。譬如虛空中,清淨琉璃滿;今我清淨信,充徧佛法中。」大典尊又作頌曰:「諸天及世人,皆應捨五欲,蠲除諸穢污,淨修於梵行。」

七王又一同勸說:「你可多留七年,享盡世間五欲,共相娛樂,然後才捨國,我們各交付子弟,共同出家,不是也很好嗎?你一樣可以得到出家的利益,我們也同樣有所收穫。」大典尊答:「世間無常,人命短暫在呼吸之間,命亦難保,何況七年之久,豈不是太遙遠嗎?」七王又說:「七年太久,那麼六年、五年,乃至一年,你留住靜宮,享盡五欲,共相娛樂,然後才捨國,我們各交付子弟一同出家,不是很好嗎?你一樣可以得到出家的利益,我們也同樣有所收穫。」大典尊再答:「此世間無常,人命在呼吸之間,乃至一年都太久,即使是七個月,乃至一個月,都不能等待。」七王又說:「那麼改成七日後,你留住深宮,享盡五欲,我們共相娛樂,然後捨國,我們各交付弟子們共同出家,不是也很好嗎?」大典尊答:「七日不遠,可以稍留,但願大王不違背誓言,七天後,即使大王不讓我去,我自去出家。」

他接著來到七位居士家,說道:「你們各自善理事務,我欲出家修無為道。我親從梵天王聽聞臭穢之理,心生厭離,若在家則無法得除。」七居士答:「善哉!您的志願如此高潔,現正是時,我們也要跟隨您出家,你得到出家的利益,我們也同樣有所收穫。」

然後,他又前往七百梵志住處,囑咐他們:「你們當勤誦經典,廣學義理,輾轉相教,我欲出家修無為道。因我親從梵天聽聞臭穢之理,心生厭離,若在家則無由得除。」七百梵志勸說:「大師!您還是別出家,在家安樂,五欲自娛,又有多人侍從,心無憂苦。出家之人獨居曠野,希望得到的一切都無法獲得,無可貪取。」典尊答:「我若以在家為樂,出家為苦,終不會出家;我今以在家為苦,出家為樂,所以決心出家。」梵志們說:「大師出家,我們也出家;大師所行,我們亦當行。」

最後,他回到家中告訴妻妾們:「你們想要留住者可留住,想回娘家者也可以回去,我欲出家求無為道。」並為她們述說出家心意。妻妾們答:「大典尊在,一如我夫,一如我父,假如您出家,我們也當跟隨您,典尊所行,我們亦當行。」

過了七天,大典尊即剃除鬚髮,著三法服,捨俗出家。七國王、七大居士、七百梵志及四十位夫人,如是輾轉,共八萬四千人隨其同時出家。當時,他與大眾遊化諸國,廣傳佛法,多所饒益。

大梵天王告訴諸天子:「大典尊豈是他人?切莫做如是想,大典尊就是現今的釋迦文佛。當時的大典尊,過七日後出家修道,率領大眾,遊化諸國,廣傳佛法,多所饒益。你們若對我所說的話有所懷疑,世尊正在耆闍崛山說法,你們可前往問佛,如佛所說,應當受持。

般遮翼天子說完上述的因緣,稟白佛陀:「世尊!我因為此緣由,特地來請教,大典尊就是您的過去生嗎?當時,世尊是否七日後出家修道,七位國王乃至八萬四千人也隨同出家,遊化諸國,廣傳佛法,多所饒益?」

佛對天子說:「當時的大典尊豈是他人?大典尊即是我身。那時,全國男女言行舉動,若有所缺失,都會高聲稱曰:『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南無大典尊七王大相!』乃至三稱。般遮翼!大典尊雖有大德力,仍無法為弟子說究竟之道,無法使他們得到究竟梵行,不能使他們至安隱之處。他所說的法弟子們都能奉行,乃至身壞命終投生到梵天;修行較淺者,就投生他化自在天;再其次者,或投生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忉利天、四天王天、剎利種姓、婆羅門、居士大家,所欲自在。」

「般遮翼!大典尊的弟子們,都是正信出家,皆得善果,亦能秉持教誡,然而所學非究竟之道,不能得究竟梵行,不能至安隱之處。修行較勝者,最多投生至梵天而已。現今,佛為弟子們說法,則能使他們得到究竟之道、究竟梵行、究竟安隱,最終歸於涅槃。弟子若能奉行,得捨有漏成無漏,成就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中,即能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有。其次,修行淺者能斷五種結使,投生天上而般涅槃,不復還此世間。再其次,漏盡三結,淡薄淫、怒、癡,一來世間而般涅槃;再其次,斷三結使,得須陀洹果,不墮惡道,七死七生後,必得涅槃。般遮翼!我諸弟子都是正信出家,能得果報,有教誡,修行得究竟道法、究竟梵行、究竟安隱,最終必得證涅槃。」

當時,般遮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全文完)

典故摘自:《長阿含經.卷第五之三.第一分典尊經第三》

 

省思

《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修行學佛當以契入無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為究竟解脫之道。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法門,透過有為之方便,落實修行,在日用生活中,心始終「堅住正念,隨順覺性」,保持清楚明白作主,隨種種因緣作為,廣修一切善,又不執一切善;進而不執著能修、所修,銷歸自性。如此努力,最終必能契入不生不滅之究竟涅槃。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