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偷罗国有一位长者,生有一儿,扶养至一岁即夭折。此儿又投生至一位长者家,二岁又逝;再投生一位长者家,三岁又死;如是投生四处、五处、六处,都早夭而逝,后来于第七处投生,成长至七岁时,被贼人掳至山中。 当时,优波笈多尊者观察小儿此生已是其最后身,得证道果。为了摄受度化小儿,尊者即至山中结跏趺坐,并变化成象、马、车、步四种兵,围捕贼人,山贼个个惊慌失措,便前往优波笈多尊者处,尊者乃现神通摄化贼人,并为之说法。贼人闻法悟入四真谛,发菩提心于佛法中出家修道,乃将小儿布施给尊者。于是,优波笈多尊者度此童子出家,并为其说法。小儿精进用功,思惟佛法义理,即证得阿罗汉果。 小儿证得阿罗汉果后即自思惟,观察到其七世父母因为失子之痛而生大苦恼。于是他返还父母处,禀报双亲:“请父母不要忧愁、挂碍,不要苦恼。”父母看到儿子平安归来,顿时生大欢喜心。罗汉小儿即为父母说解脱法,令双亲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 罗汉小儿又往第六父母处禀白:“请父母不要忧愁苦恼!我是您们先前所生、所爱护、扶养至六岁而死的小儿。”父母听了此儿的解说,知道眼前之子,即是先前逝去的儿子再生为人,非常欢喜。罗汉小儿乃为父母说法,令双亲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罗汉小儿又往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父母处,如是禀白,如是说法教化,使每一世的双亲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 于是优波笈多尊者便依照自己的惯例,凡度化一人证得阿罗汉果者,即取一筹投于石窟之中。
典故摘自:《阿育王经.卷第十.优波笈多弟子因缘第八.亲情因缘》 省思 “孝”,德之本,善之始也。佛法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于上大小便利,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孝顺,除了衣食供养,若能让父母亲近三宝,闻清净法而得解脱,心无挂碍、无烦无忧,又更为增上。至孝莫若如罗汉小儿,自身成就道果,更能为父母说法,令双亲心开意解,证得圣果。《华严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能使亲长开智慧眼,发菩提心,福慧增长,乃至契入真如性海,永脱轮回苦,此乃最上之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