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對比丘們開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事,牛群不僅得不到利益,也得不到良好的護養。哪十一件事呢?牧牛人不能辨別牛的色澤是否正常;不知從牛的外觀判斷是否健康;應當為牛刷洗卻不刷洗;未能將牛身的瘡痍照護好;不知道適時的放烟以驅蚊蟲;不知道哪裡有良田茂草;不知何處安隱無危險;也不知河川哪處適合渡越牛群;不知節令時序;若擠牛乳時,全部擠盡不留遺餘;牛群中可為領導之成牛,不懂得善護此牛。比丘們!如果牧牛人具備以上十一件事,就無法養護牛群,使其增長。 比丘僧眾也是如此,如果具備以下十一件事,修行終不能有所增益。哪十一件事呢?比丘不明色法;不曉其相;應摩刷而不摩刷;不覆護瘡痍;不隨時放煙;不知良田茂草處;不知渡處;亦不知安隱之處;不知時宜;食不知留遺餘;亦不恭敬對待諸長老比丘。 什麼是比丘不知色法?比丘不知道有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所造就的色法,此所謂比丘不別其色。什麼是比丘不別其相?比丘不知道什麼行為是愚昧、什麼是有智慧,不明瞭也不會分辨,這樣的比丘即是不別其相。什麼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比丘若是眼對色塵之境時,立刻起種種妄想、雜念,不知道守護眼根,因不善於收攝念頭而造作種種禍殃;同樣的道理,比丘若是耳聞音聲、鼻嗅眾香、舌嚐諸味、身觸細滑、意根攀緣法塵,起了種種妄想、雜念,不守護意根、不改正行為,這樣的比丘就是應摩刷而不摩刷。 什麼是比丘不覆護瘡?比丘起了種種欲想不知捨離,也不止息妄念;或起瞋怒想、殺害想,起種種不善的念頭,始終念念攀緣不捨,這樣的比丘就是不覆護瘡。什麼是比丘不隨時起煙?比丘所諷誦之佛法經文,不隨時宜向人演說,這樣的比丘就是不隨時放煙。什麼是比丘不知良田茂草?如果比丘不能如實明瞭四念處觀;不能依之而行,這樣的比丘,就是不知良田茂草處。什麼是比丘不知渡處?比丘若不明白賢聖八正道是通往涅槃彼岸之渡口,就是比丘不知渡處。 什麼是比丘不知所愛?比丘不知於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等十二部經用功,就是比丘不知所愛。什麼是比丘不知時宜?比丘不知進退,任意前往輕賤家、博戲家,這樣的比丘就是比丘不知時宜。什麼是比丘不留遺餘?當信眾或優婆塞齋僧、供養食物時,比丘貪著飲食好味,不知止足,這樣的行為就是比丘不留遺餘。什麼是比丘不敬長老諸高德比丘?比丘對於有高德之長老比丘,不起恭敬心且多有冒犯,此比丘即是不敬長老。若有比丘具備這十一件事,於佛法中終不能得大饒益。 若是牧牛人能成就以下十一件事,即能照顧好牛群,並能有所饒益。哪十一件事呢?牧牛人能辨別牛身的色澤是否正常;會從外觀判斷是否健康;應該刷洗牛身時就去刷洗;牛身若生瘡痍,隨即照顧處理;適時燃煙驅趕蚊蟲;知道良田茂草之處;知道可渡牛過河之處,愛護其牛;能分別節令時序;知道牛群的性情;擠牛乳時知道留餘;也能知道牛群中可領導之牛並善於護用。這樣的牧牛人就能將牛照護妥當。比丘!若牧牛人成就此十一法,不失時節,牛群就不會減損。 同理,比丘若能成就以下十一法,於其中獲益良多。是哪十一法呢?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護瘡,知起煙,知良田茂草處,知所愛,知擇道行,知渡處,飲食知止足;知敬奉長老比丘,隨時禮拜。 什麼是比丘知色?比丘明瞭有地水火風四大因緣和合所造就的色法,此謂比丘知色。什麼是比丘知相?比丘知道何者為愚相、智相,能如實分辨其相,此謂比丘知相。什麼是比丘知摩刷?比丘起欲想時,當下知道捨離欲念,並殷勤希望永無欲想;若起瞋恚想、害想,及諸惡不善的念頭,當下覺察念起,隨即捨離,並殷勤希望永無恚想;知道摩刷掉念頭攀緣的習氣,此謂比丘知摩刷。 什麼是比丘知覆護瘡?比丘眼見色塵,不起色想,亦不受染著而淨眼根,能去除愁憂,遠離不善法,心不貪著愛樂,面對境界時善護眼根;同樣的道理,比丘若是耳聞音聲、鼻嗅香、舌知味、身知細滑、意知諸法,都不起識想亦不染著,使意根清淨,此謂比丘知覆護瘡。什麼是比丘知起煙?對於所聽聞之佛法能廣為人說,此謂比丘知起煙。什麼是比丘知良田茂草處?比丘如實明瞭賢聖八正道,並依之而行,是謂比丘知良田茂草之處。什麼是比丘知所愛?比丘若聽聞如來宣說妙法,慕道而法喜,如是比丘是謂知所愛。 什麼是比丘知擇道而行?比丘能於十二部經,所謂契經、祇夜、授決、偈、因緣、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法,擇其經義而親躬實踐,如是比丘即是知擇道而行。什麼是比丘知渡處?若比丘能在「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四念處法門上用功,即是比丘知道往解脫彼岸之渡處。什麼是比丘知食止足?當有正信梵志或優婆塞齋僧、供養比丘食物時,比丘不貪著飲食,能知節制,這樣的比丘即是知止足。什麼是比丘隨時恭奉長老比丘?比丘恆常以身、口、意業之善行,承事諸長老比丘,此謂比丘隨時恭奉長老比丘。 若能成就以上這十一法,必能於中獲益良多。此時,世尊宣說此偈: 「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轉六十牛。 比丘們!若能如是捨離惡法,成就後面所說之十一善法者,就能於此中獲益良多。比丘們!當如是學習。諸比丘聽聞佛陀開示,皆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第四十六.放牛品第四十九(一)》 省思 故事中佛陀以牧牛譬喻修行,具體開示十一種法要,令比丘遠離惡法、成就善法,深獲法益。凡夫的心總是攀緣六塵、妄念紛起;若不勤修方便法門,微密觀照,猶如身長瘡痍,疏於照顧,終至傷之甚深。偈云:「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這念心好比一頭牛,要以精進、不放逸之力,依教奉行調伏此心,如此日久功深,開悟成道,指日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