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釋迦牟尼佛托缽遊化,行經居荷羅國,與眾比丘在路旁樹下稍作休息,適巧有一位年老的婦人正在附近的井邊取水,這位婦人名叫迦旦遮羅,是某戶人家的奴婢。佛陀告訴阿難:「你去向這位老婦人化緣一些水來。」阿難遵承佛陀的指示,前去向迦旦遮羅化緣。
迦旦遮羅聽到阿難來化緣水,要給佛陀和眾比丘飲用,便親自拿著水瓶前來見佛。見到佛陀之後,迦旦遮羅立刻把水瓶放在地上,想要向前去擁抱佛陀。阿難急忙阻止她,但佛陀卻告訴阿難:「不要阻止她!這位老婦人在過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親,對我有深厚的親情,所以她一見到我,就想要擁抱我。如果你阻止她,她的血就會猶如沸騰的水一般,從臉部的毛孔中流出,馬上就會喪失性命。」迦旦遮羅如願擁抱了佛陀後,便站在佛陀的身旁。
佛陀告訴阿難:「你去把這位老婦人的主人找來。」迦旦遮羅的主人來到佛陀面前,頂禮佛陀後,便恭敬地合掌站立在佛陀的面前。佛陀告訴迦旦遮羅的主人:「如果你能夠讓這位老婦人得到自由、出家修行,她一定能成就阿羅漢的果位。」迦旦遮羅的主人聽了佛陀的話,便解除與迦旦遮羅的契約,恢復她的自由。
佛陀又告訴阿難:「你將迦旦遮羅帶到比丘尼的僧團,讓波闍波提比丘尼為她剃度。」迦旦遮羅出家不久之後,便證得阿羅漢果,並且在眾比丘尼中,善解經義,最為第一。
諸比丘心中感到疑惑,便請示佛陀:「世尊!迦旦遮羅比丘尼,是因為什麼樣的因緣,出身卑賤作他人的奴婢?又是什麼樣的因緣,使其出家不久,便能證得阿羅漢的果位?」
佛陀向諸比丘開示:「過去迦葉佛時,迦旦遮羅比丘尼曾經出家修行,由於過去出家聞法的因緣,所以此生出家後,很快就證得阿羅漢的果位。然而,也因為過去生出家時是眾比丘尼的上首,時常辱罵證得聖果的比丘尼是卑賤的奴婢。由於毀辱賢聖的緣故,所以生生世世都受為人奴婢的果報。且迦旦遮羅比丘尼在過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親,生性慳貪,易生嫉妒,時常阻止我行布施,因此,生生世世生於貧賤之家。由於此一因緣,我並不只在這一世除去迦旦遮羅比丘尼的貧賤苦果。」
諸比丘再請問佛陀:「請問佛陀,過去是如何拔除迦旦遮羅比丘尼貧賤的苦報呢?」
佛陀繼續開示:「過去某一世,在波羅捺國中,有一個貧窮的家庭,只有母子兩人相依為命,兒子時常為他人幫傭賺取錢財來養活母親。雖然兒子辛勤地工作,但得到的錢財卻非常少,只夠維持母子兩人一日的生活。
有一天,兒子向母親秉告,想要與商人的商隊一同遠行經商。母親答應了兒子的請求,兒子便隨著商人一同遠行。兒子離去不久,便有盜賊前來搶劫錢財,並將母親擄掠至他國賣作奴婢。
兒子遠行經商回來後,得知母親被盜賊擄走,便想盡方法找尋母親。好不容易得知母親的所在之後,便準備了許多珍寶錢財將母親贖回。贖回母親之後,母子兩人便在這個國家住下來,錢財日漸豐足,勝於往昔。這位被賣作奴婢的母親,就是現在的迦旦遮羅比丘尼,當時的兒子就是我。我在過去無數劫時,都在解救母親貧賤的苦報。」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一》
省思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個人知恩、感恩的根本。因為,一切有情眾生,都是因父母才能擁有色身;父母用血汗來養育子女,子女才能得以成長。
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感念母親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親至忉利天為母說法,以報母親的恩德。佛陀以身行告訴我們「孝」的重要,而我們也應該效法佛陀,以孝順心、恭敬心、感恩心,來報答父母的恩德。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行孝當及時,把握現前的因緣,恭敬父母、讓父母物質生活不虞匱乏這是孝養、孝敬,更進一步要盡孝道,令父母親近三寶,種離苦得樂的善因,乃至超凡入聖,真正是最大的知恩、感恩、報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