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摩天罗国,国王名叫日难,常自思惟∶“这个身体终有一天会毁坏,纵为一国之王,终究难逃无常生死的逼迫,王位又有何值得珍爱?”于是,放弃荣华富贵,独自一人到杳无人烟的山中修行,每天只吃一钵的食物,就这样独自居住在山林约三十年的时间。
一日,行经一棵大树下,看见旁边有个深坑,深坑中有位因追捕鹿而掉入坑中的猎人,及误落坑中受伤的蛇和鸟。恐慌无助的猎人一看到修行人,便难以自制地放声大哭。修行人靠近坑边告诉猎人:“不要悲伤,现在你已经安全了,我马上就会救你起来!”
因为修行人的救助,猎人得以保存性命,于是非常感恩地对修行人说:“因您的慈悲救获,自己才能脱离险境,为报答救命之恩,希望您能接受我终身的供养。”修行人说:“我过去曾为国王,拥有宽广的土地、人民、无数的金银珠宝、貌若天仙的女眷。可是,这些欲乐都是使人们堕入三涂恶道的因,受对我而言犹如怨贼,所以,我决定舍离一切入山修行,希望能成就佛道,再来度化众生,令众生得以解脱。救护你们是佛弟子所应做,不足挂齿。赶快回去吧!愿你们回去后,都能秉持佛陀的教诲,为善去恶精进修行。”
修行人的慈悲愿力,让猎人深深感动,说道∶“你就如圣者一般,怀着宽恕的心,救济大众又不显扬自己;假如你有任何需要,请一定到我家接受我微薄的供养。”乌鸟就说∶“我叫钵,如果您有难时,只要呼叫我的名,我一定会马上出现。”蛇也说:“我叫长,如果您有任何忧患,呼叫我的名字,我必定立即前去以报答您的恩惠。”大家说完便告辞而去。
有一天,修行人行经猎人舍宅,猎人远远地便看到他走过来。于是急着告诉妻子:“有一位不祥的人正走向我们家,我会假装命令你快去准备菜肴,你记得要面有难色地回答:‘已经过了日中,不可食了。’”于是他们便假装热忱地演了一出看似供养,实际却极尽虚伪的戏。
修行人没有得到供养于是又回到山上。看到乌鸟,便喊:“钵”,乌鸟听到问说:“您刚从哪里来?”修行人说:“刚从猎人住处回来。”乌鸟又问:“您吃饭了吗?”言:“因为他们过午不食,我去时已过了正午,所以只好离开了。”乌鸟说:“这个恶劣的人,完全没有慈悲济世的心,而且还违恩背义。虽然我没有食物可以供养,但您请坐着等我一下。我飞去般遮国,一回儿就回来。”
乌鸟飞到般遮国,看到王后寝宫中有一颗明珠,便将此珠衔回,供养修行人。王后小憩起来找不到明珠,急忙告诉国王,国王于是立刻下诏,如果有拾获此珠者,赏金银各千两;如果有知而不报者,则受重惩。修行人得到此珠并不贪着,便拿去转送给猎人。猎人一见此珠,也不问来龙去脉,便将修行人捆绑送到王宫。国王生气地责问修行人:“从哪得到此珠?”修行人心想如果说出来处,国王一定会将全国的乌鸟都杀害,让这么多的众生丧命,实非佛弟子所应做。所以无论国王如何审问,修行人始终一言不发,于是国王便命人杖打修行人。虽身受苦楚,修行人心中却非常平静,既不怨王,也不恨猎人,并慈悲地发愿:“愿我成佛度化众生,令皆离苦得乐。”国王在施以苦刑仍得不到任何答案的情况下,便将修行人关进牢里,待明日处死。
修行人在狱中想起蛇临别时的叮咛,于是呼叫“长”,蛇听到有人呼叫自己,心想∶“天下无人知我之名,只有修行人一人知晓,叫我必定有事。”于是速速循声前往。蛇见到修行人明白个中原委,感叹流泪地说:“您如此仁慈,还感召到这样的祸难,难道没有天理了吗?”。于是想了一个办法,说∶“我入宫咬杀太子,到时候你再拿这个解药去救他,或许便能因此而脱困。”夜晚蛇便潜进宫中,咬了熟睡的中太子,太子马上毒发,陷入昏迷。
太子昏迷后三天,王下令:“只要有人能救活太子,就把国家分给他治理。”修行人得知此消息便说:“我可以救活太子。”王一听心中非常欢喜,赶紧将修行人招来,用药治愈了太子。
国王依承诺要将国家分于修行人,修行人说∶“我受知有愧。”于是将事情的本末告诉国王,王听了以后感动地泪流满面,便下令召猎人:“你有功于国,赶快前来,寡人将好好赏赐。”等到猎人到来后,国王即因他违背仁义,又欺瞒国王,于是将他治罪。然而,修行人仍未接受国王的慰留,又独自一人回到山中,于道业上继续精进不懈,寿终便往生天上。
典故摘自:《经律异相.卷第二十六.日难王弃国学道济三种命四》
省思
众生的心总是随者境界起伏波动,逆境瞋恼、顺境欢喜,在不能作主中徒增贪瞋痴的烦恼。修行就是要“忍”,定力从忍耐中涵养出来,有了定力自能彰显本具的慈悲智慧,真正做到“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生活无处不是定力与智慧的妙用。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