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信布施福無邊
文/傳福  圖/傳柱


閱讀感言
 
姓名:

Email:

單位:

心得:

   
 
 
 

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位名為四姓的居士,由於過去生所做惡業,以至於今生家庭非常貧困,身穿草衣,睡臥草席,以野菜薄粥果腹充飢。雖然日子過得極為窮困,卻絕不去不行善道的無德人家做客,也不接受無道之人的惠施。四姓的志向、品行清淨,世間不正當的思想、言行都不能染污其心,每日從朝至暮諷誦並思惟著世尊所開示的經文、戒法。世尊讚歎四姓的德行高潔,遠近的耆老智者亦對四姓深加欽敬。四姓雖然衣食不豐,但是他每天以粥菜、草席供養聖眾,從未間斷。

接受四姓供養的沙門中,有人說道:「四姓居士生活貧困,經常無法溫飽,我們不能再接受他每日的供養了。經上說出家沙門當一心守真,持戒嚴謹,德行高潔,志如天金,不珍愛世間財色,唯視佛法真理為至寶,為除滅六情,故而出家為沙門。我們不應該再以所受供養為食,而當外出乞食了。」於是諸位沙門一起去拜見世尊,向世尊稟陳事情的始末,世尊聽了他們的陳述,卻默然不語。

一日,四姓來到精舍,先頂禮世尊,然後退坐在一旁。世尊思及之前諸位沙門所陳述有關供養之事,於是問四姓:「你願意每日都以慈悲恭敬的心供養比丘嗎?」

四姓回答:「是的!我及家人每日歡喜供養,遺憾的是,家中實在很貧困,只能供養些菜粥及草席,實在是怠慢了諸位聖賢大德。」

世尊告訴四姓:「行布施供養之事,端看布施時的四種想法,果報各不相同。一種是以慈悲心來布施,真誠地希望幫助對方,歡喜對方因為自己的布施而度過諸苦,心懷護濟眾生之念。以這種心來布施,雖然所施微薄,所得的果報是常生天上、人間,有所願求自然滿願,享五欲豐裕之樂,衣食住行皆無匱乏。

一種是布施微薄,心中又捨不得、不願意,這樣的布施雖然仍能獲得福報,但屬微薄之福,無法登榮耀之位,想要賺錢,所得也不能隨心滿意。內心慳吝、節省,以致於無法受用適當的衣食;經常飢餓,身穿敝衣,猶如乞丐,生活得憂悒不安,得不到真正的快樂,茫茫然枉過一生。

一種是布施好物,心中卻不懇切真誠,乃至驕傲自恃,供養時心不恭敬,態度亦不恭謹,貪求美名,藉以使自己聲名遠揚。這樣的布施,果報是雖有少許財富,世人卻以為他是富豪;自己生活在驚惶之中,內心恐懼,深怕被搶劫、強奪,以致衣著清寒,食不甘美,僧眾亦不曾登門化緣,遠離三寶,渾渾噩噩空過一生,後世墮入惡道。

一種是在自己能力許可的情況下,布施最好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以恭敬心親自供奉僧眾,內心常念三寶,並且發大誓願:『願一切眾生皆能生逢諸佛如來住世,得生天界,所有的煩惱、苦難完全盡除。』其果報是未來世所發的願心,皆能滿願,生逢佛世,得生天界,乃至成就聖果,度化眾生,必能如其所願。」


(編按: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第三》)

 

省思

「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布施貴在真誠發心,供養時的發心不同,所獲果報自然有別。若能以敬信心護持三寶,真誠懇切地布施,普利有情,必能隨因感果,獲福無邊。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