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面王比丘总是身着粗陋袈裟,从不因此感到羞辱、不自在。着弊衲衣是如来教导的苦行之一,此比丘不仅衣服粗陋,而且终身只着一件袈裟,因此佛陀赞叹他是少欲知足最为第一的比丘。 面王比丘是释迦族人,出生前就有异于常人的殊胜德相。他的母亲怀妊时,曾请一位梵志为腹中婴孩占相,梵志告诉她:「孩子的头上有天冠相。」母亲听了虽然很欢喜,却又因此愁忧不乐,心想:「天冠相是帝王之相,但是一国之中不能有两位君王。」她深怕其子遭到国王迫害,因此心生忧虑;但又想:如果孩子命中注定为王,自然会得到种种护佑,不必担忧遭到危害,因此暗自欢喜。 母亲怀胎足月后产下一名男婴,头上果然有天冠形相。家人再度延请梵志为孩子取名,梵志说:「他的头上有帝王相,此相貌会一直相随,所以应当称为『面王』。」于是孩子就被取名为面王。当时的国王净饭王听闻此事后十分忧愁:「这个新生儿有王者之相,日后必会夺取王位,我该如何是好呢?」国王想杀害这个孩子,却觉得他罪不应死;如果置之不理,又怕日后王位不保。国王进退不得,只能仰天长叹,愁闷不乐,心神不宁。 佛陀成道后回到本国,父亲净饭王对释迦族下令:「若家中有兄弟两人以上者,须指派一人出家修行,随侍世尊。」但是面王是独子,无法成为五百位出家释子之一,因此大王更加地担忧愁闷。 面王当时年仅十岁,心中思惟:「即使是转轮圣王,也终究难免无常生死,还不如这些释迦子弟能随佛出家。人身难得、佛世难值,如今正值佛出于世间,我应当把握因缘,随佛出家。」于是禀告母亲:「我想要出家学道。」母亲对他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如果舍我而去,我也不想活了!」 于是面王便求见净饭王,对国王说:「我想随佛出家,不知大王是否同意?」净饭王欢喜地说:「太好了,我很赞同!」面王说:「但我是家中独子,没有其他人能奉养母亲,这令我感到十分为难。」国王说:「你若是出家修道,我便将你的母亲视为姊妹,赠与她半个国家的财富。」面王非常欢喜,立即回家转告母亲,母亲听后便允许他出家。 面王身披一件白㲲布,来到佛前请求出家。佛陀对他说:「善来比丘!」面王即现出沙门之相。佛陀制定比丘可保有三件袈裟,面王比丘却直接将白㲲染色,作为唯一的袈裟,而不受用其他衣物。他向佛禀告:「弟子发愿终身只着这一件袈裟,唯愿世尊慈悲应允。」佛陀默然同意。从此之后,面王比丘便只披着此一袈裟,终身不改。佛陀称赞他:「我的弟子当中,少欲知足、着弊恶衣者,莫过于面王比丘。」 佛陀教导弟子「八大人觉」法门,以八种清净行持契入圣人之道,面王比丘可说是修习其中少欲及知足法门的模范! 典故摘自:《分别功德论.卷第五》 省思 经云:「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又云:「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贪欲是诸恶之源,众生追求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只能获得暂时的快乐,无法长久依恃;反而为欲望役使而患得患失,乃至造作恶业,徒增苦本。佛陀教诫弟子应少欲、知足,不迷失在名利及物欲当中,进一步向内观照、去除贪念,并且勤修布施利他之法门。能够如此,这念心就能清净安稳、处处自在,便是真正的富贵安乐。 单元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