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贫苦的少年,在国外得到一枚特别的水果,果实饱满,果香四溢,世间希有。少年非常地珍惜,不敢自己先品尝,而想用它来孝养双亲,于是带着这枚稀世甘果回到家乡耶离。
当时佛陀正好与众多菩萨及大弟子们入城,到一位长者家应供。少年手中拿着甘果,在返乡回家途中,刚好走在佛陀方才经过的路上。从小到大,从未听闻佛的名字、未曾看过佛的足迹的少年,见到足迹上的相轮如同宝盖,光色变化,千辐具足无缺,于是驻足在足迹旁久视不厌。少年的心中没有悲喜等杂念,只是专注地思惟:「此人留在地上的足迹已经如此庄严,身相必定是无与伦比,非世间所有!此人必将由原路返回,我应当在此等候,当他回来时,就将原本要奉养父母的甘果拿来供养他。」于是少年便坐在足迹旁等待。
过了许久,佛陀并未返回,少年不禁悲从中来,难过得流泪。过往的行人问他:「你为何拿着这枚水果坐在这里悲伤掉泪?」少年回答:「我守在这个尊贵至极的足迹旁,是希望能等到这位神人归来,将此甘果敬献给他,但是却迟迟无法如愿,不能见到他光明的容颜。我感到自己实在是福薄不幸,因此悲伤流泪。」后来,有众多的路人都过来询问、围观,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认为这位少年实在太痴狂了,如何能知道留下足迹的人一定会原路返回呢?为什么要在此苦苦守候?
佛陀及众僧到达长者家后,大众洗净双手,依序入座。长者及家中所有眷属,端出众多美味佳肴来供养佛及众僧,各式用具及饮食丰盛而齐全。但佛陀在用斋前,却先遥为守在足迹旁翘首企盼、准备恭敬奉果的少年祝愿。大众用斋完毕后,长者心中起了疑惑:「佛陀没有为我和亲眷祝愿,却遥祝在外持果之人,难道是今日的供养不够周全吗?」
佛陀告诉阿难:「长者的供养丰厚齐备,虽然也有福报,但是心中有所希求,对老病死苦及堕落恶趣心怀恐惧,期望以布施供养之福,得到灭度解脱之果。反观在路边手持甘果的少年,全心全意地守在足迹旁,以慈心等待我,没有其他的念头和希求,只为了供养我甘美的水果。由于他一心虔诚、心无杂念,与无为大道相契,所以我在此遥为少年祝愿。」
长者心想:「此人只供养一枚甘果,没有其他珍奇佳肴,佛陀便赞叹他福德高妙;我虽身为豪富,用心准备丰盛美馔,但我供养之心意与他相比,却轻重有别,我的福报远不如他。我愿随侍世尊,一同去会见此人。」于是佛陀从座而起,菩萨、僧众、长者、居士及众人,皆跟随佛陀前往少年守候之处。
持果少年远远地看见佛陀走来,具足种种庄严相好,光明超越日月,立即向前迎接,恭敬地顶礼、长跪,将甘果敬献佛陀,心中发起平等供养的无上道心。此时,佛身放大光明,照彻无量无边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大地震动,十方诸佛及诸大菩萨同时现身,如镜中之像,不论远近皆清晰可见。
佛陀接受少年供养的甘果后,又将甘果供养诸佛,使此果展转周遍,供养无量诸佛菩萨。十方诸佛及大菩萨,各从袈裟中伸出金色光明之手接受供养,又放出千亿光焰,每一光焰顶端,皆有宝莲花与宝珠交错严饰的帐幔及师子座。十方诸佛菩萨坐在光焰中的师子座上,手持宝钵接受供养,一一诸佛菩萨皆现神通,各持一甘果,祝愿施果少年。
释迦牟尼佛也显现神变,从此娑婆世界放大光明,照耀虚空及十方世界,无处不遍。三界中的诸大菩萨皆同受供养,一切天神皆大欢喜,共同称扬赞叹。施果少年当下证得无生法忍,释迦牟尼佛为他授记:「此人将来必当成佛,佛号果尊王无上正觉,国土如同阿弥陀佛净土一般庄严。听闻此佛号及佛国之名,皆能自然生起清净心,毕竟证得一生补处的果位。于此佛国中修行之长者、居士,成道证果者不计其数,千人得证不退转地。修行平等清净的广大布施,功德即是如此不可思议。」
典故摘自:《旧杂譬喻经.卷第二(六○)》
省思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巨木,最终结实累累。供果少年以前未曾见佛、闻佛,却因至诚恳切、无所求之心,而得供养十方世界诸佛菩萨,成就不可思议的善法,蒙佛授记,毕竟圆满无上佛道。若能以恭敬、平等、不求回报之心欢喜行施,即使是平凡微小的供养,也能感召无量福德;更能在虔敬一心的供养中,启发本具的光明性德,断除烦恼障垢,种下转凡成圣的清净善因。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