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佛告訴比丘們:「人有四種因緣,愛著的程度有輕有重,但一旦起了貪愛心,即遠離解脫道。」
佛接著舉了一個譬喻:「譬如有一男子擁有四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最受男子寵愛與重視,行住坐臥都形影不離,舉凡盥洗沐浴、裝扮所需,乃至有美味的飲食、種種五欲之樂,都會優先給她享用;天寒、酷暑、饑餓口渴等大小事,總是小心呵護、用心照護著,一切都隨順她的心意,兩人從未有過爭吵。
第二位妻子,則是起居言談常陪伴在左右。男子得到這位妻子,便很歡喜;若得不到,便心生憂愁,乃至因憂愁而衰老、生病,有時為了得到她,甚至和人發生爭訟。
第三位妻子,和男子偶爾聚在一起,會互相問候、關懷生活中的甘苦,但若遭遇窮困,便彼此感到厭煩,互相討厭,可是疏離一陣子後,又會開始想念對方。
第四位妻子,則是任由男子使喚,忙碌地操持著各種家務,再困難的事都能應對,但男子對她則不聞不問,疏於關心、照護,全然不放在心中。
一天,擁有四位妻子的男子即將死去。想到自己即將離開人世,男子便喚來第一位妻子,對她說道:『妳應該隨我一同離去。』第一位妻子回答:『我不願相隨。』男子一聽,說道:『我最寵愛妳,大大小小的事都順著妳,提供生活所需,愛護妳、照護妳,讓妳稱心如意,為什麼不隨我一起離開?』妻子說道:『你雖然寵愛重視我,但我終究無法隨你一起離去。』聽聞妻子如此說,男子只好含恨地走開。
男子接著喚來第二位妻子,說道:『妳應當隨我一起離開。』第二位妻子回答:『你最寵愛的第一位妻子都不願相隨,我也不會跟隨你離開的。』聽到她的拒絕,男子說道:『想當初我在追求妳時,歷經的辛苦,實在難以言喻,遭遇嚴寒、酷暑、饑餓、口渴,又經歷了水災、火災、官司、盜賊,且和人爭奪,費盡心思才得到妳,為什麼不跟我一起走?』第二位妻子回答:『是你自己貪圖利益,強要追求我,我並沒要求你這樣做,為何要對我說當初的辛勞困苦?』男子聽後,只好含恨走開。
男子又喚來第三位妻子,說道:『妳應該隨我一起離開。』第三位妻子回答:『我受過你的恩惠,所以會送你到城外,但終究無法隨你遠行到你將去的地方。』男子只好再度含恨離開。
最後,男子找來第四位妻子商量:『我將離開此地,妳就隨我一同離去。』第四位妻子說道:『我離開父母來到你家,就是要讓你使喚,生死苦樂都會相隨。』男子無法得到自己所喜歡的三個妻子自願相隨,只有貌醜,自己不甚喜歡的第四位妻子願意隨他一起離去。」
佛接著說道:「前面所舉的譬喻,男子就如同是人的神識,第一位妻子就如同是人的身體,人對自己身體的愛惜呵護,遠遠超過男子對第一位妻子的愛護。當人命盡時,神識會隨著人生前所做的罪福之業離去,身體則僵直地倒臥在地,無法跟隨。比丘們!若不能隨順四種正行,便無法得到解脫。是哪四種?一、知苦,二、斷集,三、慕滅,四、修道。要趨向解脫之道,當行八正道,並體證四聖諦。」
佛繼續解說:「第二位妻子是譬喻人的財產,得到了很歡喜,得不到就憂愁。當命盡時,財產會留在世間,並不會跟隨自己離開。第三位妻子,是譬喻父、母、妻、子、兄弟等親人,以及朋友、奴婢。人活著的時候,和親戚朋友相親相愛,互相思念,一旦命終,親友也只是啼哭著送至城外墳墓間,然後便捨棄亡者,各自回家。對亡者的思念不超過十天,便又如往昔一樣聚會吃喝,把亡者忘得一乾二淨。第四位妻子,是譬喻人的心念。天下少有人能愛惜、守護自己的心念,一般都是縱心恣意,任憑滋長貪心、瞋心、癡心,不信正道,如此死後當墮三惡道,或墮入地獄,或投生為畜生,或為餓鬼,此皆是由於放縱心念所導致的果報。」
佛告訴比丘們:「修道者應當端正自己的心念,去除癡心,不造作愚癡行,止息惡念、不行惡行;不造作惡行,就不會招來苦果的禍殃;沒有苦果的禍殃,就不會來三界受生;不受生,則不會有老、病、死;無生老病死,便得出離生死輪迴,得入涅槃。」
聞佛說法,比丘們皆心生歡喜,信受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
省思
古德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佛以男子對四位妻子愛著與親疏的不同程度,巧喻人對色身、財富、親眷、心念的不同執著及關心程度,為開示生時愛重不已、勤苦求索,一旦命終,萬般帶不去,神識但隨所作罪福之業而受生,以此警示修道之人,當端心正意,去除貪心、癡心,勤行八正道,如理思惟體證四聖諦,才能逆生死流,至解脫彼岸。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