㮈女出生時很奇異,出生在㮈花中,長大又聰明,跟隨婆羅門的父親學習,博知經道、星相之術都遠勝於父親,而且通達聲樂,音聲如梵天。許多迦羅越及婆羅門女,有五百人來向她學習,以她為大師。㮈女平日除了教授經術外,也會和這五百位弟子在庭院內遊玩及演奏樂曲。國人不了解,所以毀謗㮈女為婬女,五百位女子為婬黨。
與㮈女同時出生的,還有須漫女及波曇女。須漫女出生於須漫花中。當時迦羅越家常取用須漫花做為香膏,有一天在做香膏的石頭旁,忽然有一瘤節,大如彈丸,日日長大如拳頭,石頭便爆破,碎片散落地面,並發出閃耀的光芒。三日後地面長出須漫,又三日花開,中有一個女娃,迦羅越抱去撫養,取名為須漫女,長大後相貌莊嚴,聰明伶俐,僅次於㮈女。
同時,又有婆羅門家的浴池長出青蓮花,蓮花越長越大,如能裝五升水的瓶子般。花中有一女娃,婆羅門抱回撫養,取名波曇女,長大後相貌與聰明才智同須漫女一樣。各國國王聽聞這兩位女子有絕世的容顏,都紛紛前來求親。兩位女子說:「我們與凡人不同,不是父母所生,皆出生於花木,怎麼能夠和世間人一樣出嫁呢?」她們聽聞㮈女絕世的聰明容貌,無人可比,且同樣是花木所生,便辭別父母,前去拜㮈女為師,她們的學識與智慧,勝過那五百位女子。
當佛陀來到維耶梨國,㮈女便帶著五百弟子出城恭迎,頂禮佛足後,長跪道:「祈願佛陀明日到我園中接受應供。」佛默然接受,㮈女立刻返回,準備供養的食物。佛陀進入城中,國王也出宮前來迎接世尊,頂禮佛足後長跪道:「祈願佛陀明日到宮中接受應供。」佛言:「我已先允諾㮈女的祈請,國王您還是再緩一日吧。」國王道:「我身為國王,至心請佛,請務必答應。㮈女只是婬女,日日與五百婬弟子,行為不軌,為何推辭我而答應她的應供呢?」
佛言:「㮈女不是婬女,過去生有大功德,已經供養了三億佛。她曾與須漫女、波曇女是姊妹,㮈女最大,須漫次之、波曇最小。她們生在富貴人家,財寶富饒,姊妹們曾一起供養五百位比丘尼,終其一生,日日施設飲食,及作衣服供養法師,令無匱乏。三人常發誓願:『希望後世逢佛,得自然化生,不由胎胞出生,清淨無染、遠離穢垢。』現在她們都如願了。
然而,她們在過去雖供養比丘尼,卻因出身富貴,言語傲慢,常常會戲笑比丘尼:『師父們在城中住了這麼久,一定會想嫁人,是否因為我們的供養,而被限制在此處,才不得隨所欲為?』因為過去生造此口業,今生才受此餘殃,雖然日日讀誦經典,卻被毀謗為婬女。五百名弟子,在過去生也是和她們一同歡喜供養過比丘尼,所以今生又再相聚。
至於祇域,那時是貧人的孩子,看到㮈女供養比丘尼時心生羨慕,但因為貧窮無法供養,於是常為比丘尼打掃。掃除潔淨後,常發願:『希望我能掃除天下人身上的病穢,讓他們自在快樂!』㮈女見祇域雖貧窮卻勤奮,於是常喚他兒子。若有比丘尼生病,常讓他去迎請醫師和煎藥,並說:『願你後世與我共同獲得廣修供養的福報。』祇域見到請來的醫師,都能治癒比丘尼的病,便發願:『願我來世成為大醫王,能治癒一切眾生身體上的病。』因為這宿緣,今生祇域為㮈女之子,且能治癒眾人的病。」國王聽聞佛陀的開示後,長跪懺悔,更改了應供日期。
次日,佛陀與諸比丘來到㮈女的園子接受應供,並為其宣說過去生的本願與諸多功德。三女聽聞後心開意解,同五百位弟子,歡喜出家修行,因精進不懈,皆證阿羅漢果。
佛告訴阿難尊者:「你應當受持這法要,為四眾宣說,莫令斷絕。提示一切眾生,身口意當謹慎,勿生驕慢放逸。㮈女過去生因為嘲笑比丘尼,今生被毀謗為婬女。你應當修行身口意業,恆發善願,讓聽聞的人都歡喜信受奉持。不要毀謗他人,毀謗除了墮於地獄外,百千劫墮為畜生,離畜生道為人,貧窮下賤,不聞正法,生邪見家,恆值惡王,且身體殘缺不全。你應當修行受持讀誦,盡未來際常使不絕。」
阿難尊者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後長跪合掌道:「世尊,您宣說的這個法要,名稱為何?」佛說:「此經名為《㮈女祇域因緣經》,修行方法如上所說,供養比丘、比丘尼,迎請醫師,布施藥品,歡喜發願,能獲大果報,應如是受持。」一切大眾、天龍八部,聞佛所說,歡喜奉行。(全文完)
典故摘自:《佛說㮈女祇域因緣經》
省思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所謂「眾生口業如山」,十善、十惡當中,口業就佔了十分之四。文中㮈女三姊妹雖善根具足、廣修供養,卻因戲論比丘尼,而遭感來世受毀謗的果報。行者當知,口說善言能令眾生歡喜;反之則令人生惱,而且還須自受惡業苦報。實當慎口業!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