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Email:

单位:

心得:

 

 

 

 

以前,有一个修行人,
双手捧着一束鲜花,以最虔诚的心供养佛。
佛陀一眼即看出他的来意,便问:
“你今天来此供佛,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就讲:
“世尊,我只是个修道人,我什么都不求,我只是求道。”

佛陀就告诉他:
“好!你既然是来求道,那就放下吧!”
于是,
修行人就把花放下,双手合十。

佛陀又告诉他:“再放下!”
修行人觉得奇怪,
于是,把两手也放下,

佛陀又说:“还要放下!”
此时修行人不解地说:
“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还有什么要放下的呢?”
佛陀说:
“你有求的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当下大彻大悟。



典故摘自:《五灯会元.卷第一》

 

上一页

 
 

■小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过程好像在问路,问人某某地方在那儿。带路人告诉你往前走,左转,再右转…… 可是道,无体无相,也没有一个有形的道路可通达,有时有形的道路都不容易说个明白,更别说是“求道”。 经过佛陀很有智慧的指引,由外而内,到最后连有求这一念心都要放下,修行人才得以悟道。

■传菲
在“放下”公案中,修行人以最虔诚的心用鲜花供养佛,他什么都不求,只是求道。佛陀在他放下花及手掌后,再告诉修行人“你有求的这念心也要‘放下’”,最后通身放下,当下大彻大悟。因为不生分别即是道,若“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最后必能“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

■传闲
1. 为什么佛一眼就可看出他的来意?
为什么佛陀要叫修行人放下再放下,究竟他要放下的是什么?
2. 什么叫做有所求、无所求,如何放下这有所求的心?

■传亦
成长过程中,似乎只知道在学业上努力学习,学业上汲汲营求,尤其身处竞争的工商社会中,藉由追求名利财富来肯定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心里只知求个什么、获得什么才不觉浪费生命,从来不曾想过要放下什么、舍弃什么,因此念头总在得失间起起伏伏,始终是“心往外看”,尽着心外的尘境,终日忙忙碌碌,不能把心收回、反观觉照。

圆觉经云:“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顺境时就沉溺于五欲之中,不知感恩惜福;逆境来时又怨声叹气,身陷其中难以出离,累生累劫的习气染着使我们随业流转、六道轮回,如鱼游网、反反覆覆。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们执着在会生灭的境界中,所以产生苦恼。而修行就是要我们放下贪瞋痴,放下妄想执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勇于面对自己的习气妄想,真的不容易。最后连有求的这念心也要放下,所谓“心不有处,妄缘无;妄缘无处,即菩提。”只有心不着相才能清净无染;通身放下才能大彻大悟。

■滕六
“说道者多,会道者少”

■小丘
道,不可求,唯行始能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