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7 期 |
|
本期主題:報恩精進益群生 |
|
感恩──善法修行中的萬有引力文/澳洲寶林禪寺住持 見舫法師 昔日,阿難尊者虔誠祈請佛陀慈悲開示,讓眾生能明瞭本具的靈明妙覺,了悟真心。佛陀慈悲應允,開示微妙法門,使阿難尊者悟得本具的妙明真心,並因此深感喜悅,遂以偈頌讚謝世尊:「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這偈頌表達了阿難尊者發心求道、弘道利生的菩提心,誓願以此報答世尊慈悲教化之恩。 了達緣起 廣利有情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情懷,由心而感念一切對己有恩之人。「恩」這個字,包含了「心、口、大」,象徵著由心感念十方諸佛菩薩的慈悲護念,並啟發每個人內心本具的清淨心、良知良能,進而無限延展,達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境界。 進一步說,從知恩、感恩到報恩,是對一切諸法緣起的理解與體悟:一切事物皆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沒有任何事物能獨自單因存在。於緣起法中,一切諸法須具足眾多因緣,內因外緣和合,方能成就諸善功德。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同樣離不開他人的勞動與付出。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所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人皆非孤立存在,彼此相互關聯。這樣的理解能夠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恩之情,啟發眾生清淨本性,並促使我們更加珍惜與利益他人。因為感恩,我們學會謙和,培養慈悲與智慧,放下我執得失,廣利有情,以報答一切恩澤。這樣的感恩之心,成為修行的動力,促使我們自我提升,廣修善法,以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 念報師恩 精進不退 人際互動中,尤其在團體生活裡,感恩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善緣聯繫,更有助於促進彼此間的信任與合作,進一步鞏固與深化「眾生本具佛性」的信心。在出坡作務、法會活動中,兩人以上的合作共事,難免會有種種磨合、甚至誤會。有些人暗自調適,有些人則在佛菩薩或導師法相前傾訴心中的苦楚。每當看見那慈悲安詳的笑容,只要回歸初心,思及自己在佛法中所獲的利益,感念開山祖師一生無盡的悲心願力,便能立刻轉化煩惱為願心,繼續發心共同成就法緣。因為回到利益眾生的初心,在出坡發心的過程中,親見四眾和合,無不盡己所能,布施歡喜成就法筵,願大眾法喜充滿。當下,各自心中成見自然化解,彼此的菩薩清淨心得以顯現。 感恩,是一種自發的、由內心而出的歡喜之心。在佛教道場,法師或學員居士於佛法分享後,皆雙手合十,以「感恩大眾布施慈悲歡喜」作為結尾。因為從他人的付出中獲益,心生感恩;更將感恩化為布施,去利益、護念他人。因為感恩一切慈悲有情,予己歡喜,所以同樣以慈悲之心布施,令他人歡喜。感恩源於清淨的慈悲心,是一種予樂拔苦的慈悲情懷,由感恩進而歡喜布施的報恩之行,絕非以恩情為籌碼,要求他人回報或順從自己的意願。 心懷感恩,因蒙佛慈悲出世,令一切有情獲得無量利益,於法中明悟自心、離苦得樂,故以報恩之心,啟發自覺,利樂有情。因感恩,行者在善法中精進不懈,更能擁有堅韌的菩提心,在逆境中找到意義,面對困難時保持菩薩初心,永不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