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6 期 |
|
本期主題:行住坐臥皆修行 |
|
落實細行 護念有情文/普雨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忙碌和紛擾所包圍,往往容易忽略內心的平靜與觀照。然而,正是在行住坐臥的平凡生活中,透過覺察、覺照,才有機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在細微之處展現慈悲和智慧,護念眾生,提升自身的道業。 覺察覺照 於一切時 在佛法中,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就是「覺」,於身口意三業、一切微細行為的覺察、覺照。這種修行方式不僅可於靜坐禪修時進行,更能夠融入到我們日常的行為中,包括行走、站立、坐著和躺臥。當我們能夠在行住坐臥的每一瞬間,保持覺照和對他人的細心護念,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細行觀照,真正圓滿自利利他。 在修行中透過日常生活細行的落實,不僅可以護念有情,燃起良善的火種,並且可以提升自己的慈悲心、智慧和覺性。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慈悲心和寬容心?具體而言,注意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語言,經常保持善意和同理心,避免做出傷害他人的言行舉止,時時以慈悲心對待他人;並且要培養正念和專注力,保持內心清淨、平靜,以積極的心態來修行;另外,也要培養感恩之心,感謝周遭的人事物,珍惜一切機會學習、成長和修行。例如,幫助老人及行動不便的人過馬路、關懷流浪動物、保持環境整潔、與人分享等行為,這些善行雖小,卻能累積福德,點點滴滴都是護念有情眾生的具體表現。 收攝心念 利益眾生 修行的實踐不僅需要禪修靜心,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保持正念,落實於行住坐臥中。如古人所言「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在行住坐臥中,我們要保持專注,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因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傷害到他人;同時,透過禪修和觀照來收攝自己的心念,照破貪瞋癡等煩惱。以實際行動來利益、護念眾生,例如捐助貧困家庭、參與義工志願服務等等。如此,不僅幫助了他人,自己的覺性也在無形中提升,更能廣結善緣和法緣,令有情眾生發起淨信,這才是真正的自利利他。 記得有一次走路時,因為趕時間走得很快,不小心踩到身旁一位老人的腳,或許是踩得太痛了,老人當場大叫了出來。我立即停下腳步關心,詢問老人家有無受傷,並誠懇地道歉,所幸老人家並無大礙,也接受了我的道歉。當下深刻體會到,必須要時時保持正念覺照,對他人以同理心相待,即使不小心造成一些傷害,只要能及時道歉,就能化解彼此的不悅與矛盾,也提醒自己日後要更加小心注意。這就是修行的實踐,不僅可以自我提升,也了解到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應時刻保持覺照,在行住坐臥中精進修行,廣結善緣,利益一切眾生。 修行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學佛就是要從我們的一言一行做起,從生活的各方面做起,落實慈悲與智慧!希望在修行的路途中,我們都能不忘初心,努力細心護念有情,時時保持覺性,讓身口意三業皆清淨,為眾生、為自己的修行,踏上道業的提升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