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
 
本期主題:誦經定慧行







佛所說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
專注讀誦、憶持經典,即是落實聞思修,
依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
能令行者長養定慧,進趣菩提。


誦經轉念 安住身心

文/普眼精舍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御


  佛法經典浩瀚,蘊涵無數真理,誦經、持咒是忙碌生活中最方便的修行法門,正如《無常經》所言「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善用時間運用法寶,才能真正體會並獲法益。

熱惱境中作道場

  平日上下班輾轉搭乘公車、捷運,難免因人多擁擠、氣味雜陳、互相碰撞,或塞車耗時而心煩氣躁。有時在擁擠的車內,左顧右盼,看到別人手上塗著漂亮的指甲油,忍不住多欣賞幾眼,見到別人奇裝打扮,心中不免評論一番,偶爾也會因年輕人占據博愛座睡覺而暗自嘀咕,或偷偷怪罪別人無端碰撞、汗臭難耐……念頭隨著外境不斷遷流,心情隨之起伏。

  幸好幾年前新冠疫情流行時,為了撫平不安心緒並配合精舍的誦經定課,候車時,趕緊把握時間持咒,上車或坐或站,就定位後,自然就拿出隨身經本專心持誦,忘卻周遭人事可能衍生的無端煩惱。

  一句句的經文常如醍醐灌頂,澆醒覺性,亦如定海神針,為波濤洶湧的心海,平波安瀾。隨文入觀的同時,專注力提升,人我四相不再糾葛,心中也生起些柔軟同理,念頭亦不再紛沓煩亂。誦完經下車前,同時將功德回向法界有情眾生,離苦得樂,福慧增長。

  上下班的誦經功課,讓自己能看清所有來自外界的紛亂,皆由心起,更深刻體會四祖道信大師所言「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所有對應外境所生的美醜,全在自己一念之間,心若不攀緣,也就不會隨外境起惑造業。如此轉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再是令人心煩氣躁的折磨,而是修行參禪的好時機,如同佛法云:「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佛化家庭共精進

  幾年下來,利用候車、搭車時間持咒誦經,已成習慣,為了鼓勵因工作及就學而分隔兩地的家人也能同霑法益,大女兒成立家人的「線上誦經小組」,相約晚上家人都方便的時間,發送連結,大家分別利用筆電、平板同時上線視訊,然後依序分段輪流誦經,共同圓滿一部經。誦完經後,家人再彼此交流生活上或職場中的大小事,分享心情。久而久之,每當家人起無明煩惱,遇到困境,或心生抱怨時,自然會引用經文或禪修教理互相提點。

  記得有一次,孩子因工作上的挫折心情鬱悶許久,傳御便與同修一同勸慰,若福德不足,做人處事容易有障礙,應當懺悔檢討,提升能力的同時,誦經回向老闆及同事,除了轉變法界也能累積福德資糧,善用法寶落實信解行證,修行才能真正受用。孩子也因此覺性提起,修正自己,日益成長精進。

  當自己面對職場或生活中的挫折、緊張、憤怒或難過時,心中經常會浮現每日誦念的《金剛經》與自己最相應的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來提醒自己轉念,所有的境界自然過去,明潭映月不住萬象,莫執著眼前妄境,心量大了,事就小了。

  紛擾世間,難免生起別人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壓力和痛苦,然而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修行應及時,把握每個當下。此生得遇三寶,是累劫修來的福報,把握因緣,才不枉此生得為人身。禪修課上,法師苦口婆心,一再提醒修行的方法,有事有理,事上應經常檢討反省、誦經持咒、念佛、靜坐、聽經聞法、修六波羅蜜,最後銷歸自性,始能與至道相會。誦經、持咒是修行的基本功,藉由誦經持咒定心、明心,才能產生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轉念而安住身心,從容應對無常困境,開啟人生的光明面。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