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5 期 |
|
本期主題:誦經定慧行 |
|
誦經的意義──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編輯部整理 修行,一方面要修福德,修一切善法;二方面要修智慧,要聽經聞法,背經、誦經,透過背誦經典能開悟、斷煩惱、增長智慧,如此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研究經教,就是要知道佛法的道理,透過背誦,讓經上的道理深入八識田中,經過背誦就容易了解;再經過講解,道理便深植八識田,永遠也不會忘記、永為道種。即使今生成不了道,但經文的薰修已深植在我們八識田中,將來一定能得到很大的利益。 經是佛所講的,是從佛的性海當中流出來的;我們讀了佛經,就能夠啟發自己的性海。所以經教很重要,知道這些修行的方法與道理,等於鑰匙一樣,用鑰匙就可以去開寶庫的門,如果沒有鑰匙,如何打得開這座寶庫?禪宗雖然不立文字,可是也不離文字;因為悟了以後,這些道理都是從自性當中說出來的,所說的道理也與自性相符合。文字是世間上的相,也是世間上的善法,我們弘揚佛法離不開世間法,若離開了世間法,佛法就不能存在。因此,不要執著文字,但是也不能離開文字。研究佛法要先明白這些道理,不落兩邊就能圓融無礙,這樣來了解佛法就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否則,就容易毀謗佛法,得不到佛法的利益。 無字真經悟本心 所謂「念佛有個自性佛,誦經有卷無字經」,我們所誦念的是外在的經;藉由誦經,若能明心見性、契悟了本心,把煩惱統統轉過來了,這念心就是一座寶山,裡面什麼都具足,這才是真正的「無字真經」。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契悟本心,但也不妨礙藉由外在的誦經來認識佛法、契悟這部無字真經。 誦經,不只是嘴巴誦,還要口而誦、心而惟、身而行。現在這個社會大家的想法很多,有的人講吃葷不能誦經;有的人講,誦經要大聲菩薩才聽得見。究竟吃了葷的人可不可以誦經?乃至於誦經是大聲好?還是誦小聲好?到底哪個才是正確? 誦經最重要的是一個虔誠的心、恭敬的心,這念心專注、不打妄想。如果能吃素來誦經是最好,如果不能吃素,最低限度口業要清淨,做到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妄言。誦經前先漱口、洗手,再來翻經書,這是由事到理表示恭敬心;事相上做到了,理自然就相應了。 依教觀心息妄念 誦經時,不論大聲、小聲都可以,隨自己方便,同時也要隨順因緣,如果附近剛好有人正在休息,我們誦經的聲音很大,就會影響到別人休息,此時應該要小聲誦念,不要大聲。念佛也是如此,有默念、小聲念、金剛念誦等方法,可以隨順因緣,選擇適當的法門來用功。 有人認為誦經要大聲誦念,菩薩才聽得到,其實並不然。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這念心通法界,無遠弗屆,假使心不誠、不淨,即使誦得再大聲也沒有用。念佛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虔誠心、恭敬心,把喉嚨喊破也沒有用。所以誦經不論大聲、小聲,不論吃葷、吃素,最重要的是要有恭敬心、清淨心、平等心,能誦經的這念心始終要存在,這樣來誦經。 佛法最重要的就是這念心,誦經的目的是依教觀心,我們如果不念佛、不誦經,這念心就是瞌睡、妄想,想名利財色、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所以要藉由念佛、誦經把心收住,依靠在經文、佛號,做到收心、攝心、不打妄想。 初初開始修行學佛,這念心要有所依靠,有了依靠,心就不容易打妄想。念佛、誦經、持咒就像拐杖一樣,拐杖就是依靠。等到這念心完全沒有妄想了,拐杖就可以不要了。所以誦經是一個方便,藉由這個方便管道,到達究竟安身立命的地方。就像要到台北,必須假借方便,坐摩托車、轎車或巴士,或是走路,如果沒有這些方便,也沒有辦法到台北。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條條道路通長安,透過誦經的方便,對治妄想、對治昏沉,把我們的心依靠到經文上,藉此契悟這念心。 能所俱空契無為 禮佛有能禮的心、所禮的佛像;誦經也有能誦的心、所誦的經。誦經的時候,能誦這念心要清楚,將這念心靠在經文上,這念心不要起執著。假使在誦《地藏經》時,就想著《地藏經》可以消業障;誦《金剛經》時就想著可以開悟;誦《普門品》就認為可以消災延壽……這樣就是起了分別、生了取捨。 因此,誦《金剛經》時,這念心要清清楚楚、不取不捨;誦《普門品》時,能誦這念心也是清清楚楚、不取不捨。無論誦任何經典,能誦這個心始終如此,保持當前這一念心了了分明就是觀;不想過去、現在、未來,如如不動就是止,這樣子來誦經就是屬於止觀。誦經的這念心清清楚楚,誦了以後,這念心沒有能、沒有所,就是定慧現前。能誦的這個心,了不可得;所誦的經,也是了不可得;雖然是了不可得,又清清楚楚、歷歷明明,這就是真空、就是妙有。這樣來誦經、念佛、持咒,就是法法平等,這就是最高的念法。 誦念是有為法,誦了以後,歸於無念這個心,就是無為法。返照這個心屬於有為法;返照,照見五蘊皆空,能所一如,就稱之為無為法。《金剛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無為法要透過有為法的薰修,有為法不執著,最後無為法才會現前。什麼叫無為法?能聽法的這個心,無為、無念、無住、無相、空,這念心空寂靈知,達到這個境界了,就能超凡入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