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5 期 |
|
中台廣傳 |
中台禪寺一百一十三年度夏季學界精進禪七文/編輯部 古德云:「欲期剋日成功,則非立限打七不可。」為廣傳禪門心法,接引學人明悟本心,本寺於一百一十三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七日舉辦「學界精進禪七」,恭請住持見穎大和尚主七。一千一百餘位來自美國、義大利、澳洲、泰國、菲律賓、香港、日本、台灣等海內外大專院校教授、中小學教師、大專青年及社會各界人士,把握勝緣回山用功,透過每日十支香,坐香、行香、早晚課誦、過堂……在動靜之間攝心精進,究明心地。 三學為導 契入實相 六月三十日下午三時三十分,主七見穎大和尚於圓明講堂、圓覺禪堂主持灑淨與起七儀式,隨後於起七茶會中提點大眾,禪七的目的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做自己的主人,做一個自在人,並以「喝茶的是誰?」提示大眾從行住坐臥中契悟「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這念心。 「戒為無上菩提本」,起七次日,恭請主七和尚慈悲正授八關齋戒,以此受戒功德清淨三業、助益禪修,並恭請中台男眾佛教學院院長見滌法師為大眾講戒。說戒法師勉勵大眾在禪七期間受持淨戒,事理並進,「因戒生定,因定發慧」,以三學為導,息妄證真,契入實相。 主七和尚於禪七期間開示:「學佛道者,學自己也」,參禪打七,就是要直面自己,真實地面對自己種種不同的念頭、煩惱、糾結、挫折、思緒、狀態,在直面自己當中,找到人生的意義跟目的。過程中,一定要先把心靜下來,才能在這個地方找到作主的能力。作主,代表能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被外面的境界、心中的習氣所控制。 一開始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很成功,所以要知道方法。這個方法、入手處,就是「先寂寂,後惺惺」,寂寂為輔,惺惺為正。寂寂,心要先能寂靜下來,也就是妄想、念頭愈來愈少。如同永嘉玄覺禪師所說:「先息緣慮,令心寂寂。」透過止觀法門:數息、觀息,或是念佛、持咒、誦經等不同的方便,把自己往外攀緣的散亂心、緣慮妄想的心控制下來,慢慢養成作主的能力,過程中會經過內住、續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乃至達到專注一趣、等持。
惺惺寂寂 綿密用功 「次當惺惺,不致昏沉,令心歷歷。」惺惺代表清楚明白,覺性現前。寂靜下來之後,要讓自己的心清楚明白,沒有任何妄想煩惱,不會昏沉、無聊、無記,保持覺性存在。「歷歷」就是歷歷分明,但在歷歷分明當中又是寂寂。有時候我們念頭很多,一下感受到身體哪個地方癢,一下想到剛剛坐的一支好香、或是休息時吃的點心,有些人會覺得這也是歷歷分明,可是這並不是歷歷分明,而是已經在打妄想了。永嘉玄覺禪師說:「惺惺寂寂是」,心要清楚明白、歷歷分明,而在歷歷分明當中也是寂然不動,這樣一念萬年,只保持覺知的這念心,沒有妄想紛飛的念頭起伏,就是對的。相對而言,「惺惺妄想非」,如果好像清楚明白,但是妄想紛飛,這樣就不對。 從另一方面來講,「寂寂惺惺是」,心寂靜下來,同時保持清楚明白,這樣就是對的。相對地,「寂寂無記非」,如果心靜下來,結果昏沉了,或是覺性不在了,那就不對。總而言之,這個教法就是告訴我們,寂寂、惺惺這兩個品質要同時具足,才是對的。在這個地方持續不斷地用功,相信大眾在禪七當中,一定都會有很多的收穫。 禪七中,學員依循主七和尚指導,精進參究。主七和尚更慈悲為海外學員以英語開示,再次提點靜坐、參禪要領。為護念全體學員用功,禪七第六日並安排分次團參,主七和尚詳盡為大眾除疑解惑,端正知見,期令更增信心,直探心源。 七日禪修功圓,解七茶會中,學員踴躍上台法布施,分享禪修的清涼法喜。茶會圓滿之際,主七和尚勉勵大眾:喝完這杯解七的茶,大家就要回家、上路──走上自己的菩提大道。但怎麼樣走上菩提大道?就像解七法語的最後一句,「起七解七有始終,不起不解性自同」,不起不解,就是不生不滅,無始無終。任何事相、假觀善,都像起七解七一樣,有始有終;而真空善是清淨、無始無終、無為的,我們這念心就是如此。體悟到不起不解,就見到本心本性、乃至心佛眾生的本體,才能真正踏上菩提大道。 全體禪七學員滿懷感恩,透過七日精進禪修,對心性之理有更進一層的體悟,進而落實於生活,令自性光明遍照家庭與社會,接引十方有情同證菩提。
解七茶會學員心得 編輯部整理 普眼精舍護法會會長、台大牙醫學院副院長、口生所所長╱傳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