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4 期 |
|
本期主题:减法人生 |
|
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文/美国普德精舍中级禅修班学员 法辉 未得闻佛法前,不时会忙至夜半,然后莫名焦虑迷茫到凌晨两三点。好在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打开社交软体,多半会收到朋友们的即时动态,大家一边喊着「躺平」,一边心照不宣,日以继夜地给人生做加法。青春弥足珍贵,有道是「人不轻狂枉少年」,若不趁着年轻不断试错,追寻内心所爱,拓宽人生世界的边界,只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样的青春本应恣意洒脱,但昼夜六时的焦虑迷茫却暗暗敲响警钟,提醒自己应审慎所加之物、所行之道。柳宗元曾书一爱负物、喜爬高的小虫,名为「蝜蝂」,爬行所遇物悉数背上,不堪重负也不停下来,终是登高跌重,或是被压到爬不起来。故而圣人不假外求,抱朴守真,于减法之道怡然自得。 前有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后有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学佛后更是惊觉先前种种壮志,只是用翳眼在染法中造作,抓取名闻利养、贪瞋痴慢;种种忧惧,只因痴人被苦逼迫,梦中狂怖。 行减法观慧益明 可是法师们个个身兼数职,明明远看风尘仆仆,靠近了却是一如的平静,这大概就是菩萨的减法,因减去憎爱取舍、利益成坏,能「安闲恬静,虚融澹泊」;减去虚伪谄曲,因此「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 凡夫迷于五欲六尘,不断执着抓取。贤者减于外境,丰盈内心,隐居不仕。菩萨能积极入世,认真地创造与运用每个因缘,发深重宏大愿,却无一法可得,无一众生可度,于相离相。 可惜积习难改,真到了要减去烦恼,悬崖撒手时,才明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定慧等持的重要性。在「学」上不做加法,就无法在修行遇到问题时用法门去化解,无法在利他时善用各种方便。在「道」上不做减法,就没有定力观慧,无法觉察到修行中的问题。 悟佛性本自具足 比如刚开始发心时总是急急忙忙,法师笑我行如风,却是龙卷风的风。渐渐静坐时间长了,能略略止下来,从不觉到始觉,着急时知道自己着急,行得快时知道自己行得快。再看过去,知道着急的背后是人在精舍,心却想着其他未完成的事。曾国藩书「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自己一念中的三心,既迎又杂还恋。而这粘着的背后,是识心分别计度,贪求更多更好的结果来滋养我执。又闻识心乃前尘「虚妄相想」,自己无始劫来「认贼为子」,念念心动累个半死,真是苦够了!故而勉强能减去杂念,脚步自然就慢了下来。 曾几何时知识愈学愈多,见惑却愈积愈厚。唯有佛法指月,为学虽增,而增加的是放下的智慧,融通的是真俗二谛,「全事即理」。故而为道日减,减去烦恼障碍,减去贪瞋痴慢,减去我法二执,减于念念之间,最后连减去也减去,唯悟人人佛性本自具足,不增不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