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2 期 |
|
本期主題:做情緒的主人 |
|
走出情緒迷網文/普親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晏 生活中的種種稱、譏、毀、譽、利、衰、苦、樂八風,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吹得自己東倒西歪、作不了主,就這麼昏昏昧昧過了許多年。直到有幸接觸精舍聽經聞法,慢慢懂得觀察自己情緒波動的原因,讓心情趨於穩定。當面對莫名而來的情緒起伏時,也會進一步的反省檢討,嘗試用佛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以自己的想法處理,以正思惟的方式面對境界,讓自己的人生邁向光明。 反省轉念破我執 記得有一次回山參加法會的前一晚,和同修聊起吃素的問題,隨口就問他說:「最近新開了許多家的蔬食餐廳,哪天你有空也帶我去吧!」同修回答說:「我沒空,找其他人陪你去吧!」當下不悅的情緒湧上心頭,於是生了氣不和他說話。所謂「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慶幸自己有學佛,很快就轉念了,心想:「自己怎麼這麼沒智慧!同修沒空帶我去,我可以善巧方便創造因緣帶他去啊!況且也都是他買單,不管是誰帶誰去又有何差別呢?這些無明煩惱都是自己的妄想執著。他工作這麼忙碌辛苦,明天一大早還得載我去精舍搭遊覽車回山參加法會呢!住持法師不也常開示煩惱不過夜,每日睡前檢討反省後要歸零嗎?」 念頭一轉,心情平靜了許多,也覺得慚愧,第二天清晨五點鐘自己便輕聲地把同修叫醒,態度柔和地和他說話,拜託他開車送我一程,同修看到我的態度變好也很歡喜,還順路載了其他的師兄一起到精舍,結下護持我們回山的善緣。 事後進一步分析自己的情緒反應,反省自己為什麼會為這麼小的事生氣呢?是因為貪吃、追求美食,滿足口腹之欲?還是貪著家人暖心的陪伴?抑或是因不順己心、不如己意而惱怒?在層層地抽絲剝繭並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後,發現以上答案都是。 追根究柢問題在於「我執」,執著我、人、眾生、壽者相。然而,試問外在一切因緣和合的假相,又有哪一個是真實不變的呢?情緒也是如此,當心念轉變、境界改變,情緒也隨之平靜,因此它是因緣和合無有自性,是無常且虛妄不實的。 不住苦樂心如如 苦的情緒如是,樂的情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暢意人生也將有繁華過盡之時,所謂「風流得意之事,一過輒生悲涼;清真寂寞之鄉,愈久愈增意味。」唯有體悟自己能知能覺、如如不動的那念心,才能掙脫苦樂情緒的枷鎖,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回想自己在初初學佛時覺得人生太苦了,經常到了精舍看見法師,就不由自主難過得掉眼淚。學佛這麼多年了,現在遇到不好的境界仍然會難過,但不同的是,自己會清楚地知道情緒是虛妄的,所以不會讓心情一直低落下去,因為明白它是無常,所以好不會一直好,壞也不會持續壞,就好像夜盡必定天明,夕陽西下後就會旭日東升,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為什麼要讓無常的情緒來左右自己的真心呢? 面對境界反省檢討、慚愧懺悔後再改進就好,很快就可以整理自己的心境,重新再出發。修行學佛就是不斷地反省檢討,修正身口意三業,去除妄想執著,回復清淨才能與道相應。 四祖道信大師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我們的心本來就是清淨無染,不管是好或不好的情緒,其實都是自己的心在分別執著。所謂「擒賊先擒王」,只要能從心源著手,情緒自然安定平和。期許自己在行菩薩道上能不斷藉境練心、保持覺性,面對順境或逆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少一分妄想執著,多一分般若智慧,行中道實相觀,不落入好壞、苦樂相對的情緒迷網,直達成佛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