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本期主題:做情緒的主人







能覺知妄心無常、境界虛幻,
則不被喜怒哀樂的情緒牽制,
時時覺性現前,有智慧地隨緣應物,
自能身心安然,隨處自在。


善牧心牛

文/見檻法師


  中國古代把情緒理解為人性的波動和擾亂,所謂「自性之有動者謂之情」,「性之有喜怒猶水之有波」,現代人講究情緒管理;禪,就是最高的情緒管理,是善調身心的清涼法藥。

  曾看過一則禪門公案:石鞏慧藏禪師隨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修行。一日,馬祖道一禪師見石鞏慧藏禪師在大寮出坡,便問:「在做什麼?」慧藏禪師答:「牧牛。」馬祖道一禪師再問:「怎麼牧牛?」答:「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馬祖道一禪師說:「子真牧牛!」

  凡夫心總是妄想紛飛,如同未被馴化的牛,學習牧牛就是當牛一溜到草堆裡,就要把牛鼻子拉回來,比喻要時時照顧好這念心,透過覺察、覺照、覺悟,將心安住在當下的因緣。同時,能夠如實面對情緒、正視心中的妄想煩惱,覺知妄心無常、境界虛幻,不因情緒而受到干擾,才能做自心真正的主人。

  這幾年在大寮領過不同的坡務,日復一日備辦、料理大眾的齋食,其實都是藉事練心,調理、內化自己的心地工夫。深刻體會到學習牧牛不僅要在靜中養成,更是要動中磨鍊,時時提起覺性,學習駕馭自己的心牛。

  唐代慈受禪師在〈資福訓童行頌〉中說:「香積廚中好用心,五湖龍象在叢林,瞻星望月雖辛苦,須信因深果亦深。」大寮是節奏快速及分工細密的單位,不僅要處理十方來去奉佛供僧的種種食材,也要適應人事變動的磨合課題。在與師兄弟或居士共事的機緣中,學習了解每個人的特質與坡務內容的互動模式。自己在不同職務的轉換中,雖有生生滅滅的心念起落,但也學習到專注當下的因緣做好分內之事,並從對方的角度嘗試去理解與包容,發掘每個人的優點與長處,放下自己的批判與執著,而能從人事的磨鍊中提升與成長。

  回想六祖惠能大師在槽廠破柴踏碓、雪峰禪師當飯頭、溈山靈祐禪師領典座……自己也應效法祖師大德的願行,從大寮人事物的各種境界中,反觀自心的分別憎愛,轉化喜怒哀樂種種的情緒起伏,掌握能知能覺的這念清淨心,關注內在心牛的動態足跡,不因外境的變化萬千而迷失了本心,如此日積月累老實修行,方能真正騎牛歸家!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