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
 
本期主題:做情緒的主人







能覺知妄心無常、境界虛幻,
則不被喜怒哀樂的情緒牽制,
時時覺性現前,有智慧地隨緣應物,
自能身心安然,隨處自在。


面對情緒,不再生死相許

文/美國普德精舍住持 見曇法師


  佛陀所開示的種種道理,如四聖諦──苦集滅道,對眾生心情波濤,揭示了超越煩惱生死的解脫之道。在無常的世間,凡夫因多生累劫的煩惱習氣微細流注,因此苦惱無法避免。但聖者則不然,可以用殊勝的知見,以智慧來轉化自心。

識得家賊不為冤

  一般人認為情緒乃人之常情,即便知道自己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的起伏,仍認為這是合理正當的心理反應。若從清明的心來返照,情緒乃眾多心念與業識種子交雜的身心反應。若能培養禪定,起覺察之力、反省檢討之功,則能從向外攀緣轉而向內觀照;從認為情緒實有,到觀察情緒的真相,自能了解我們並不需要被情緒牽著走,進而能做情緒的主人。

  曾有一位園頭和尚問梁山緣觀祖師:「家賊難防時如何?」祖師回答:「識得不為冤。」情緒是我們日日深信不疑的合理合法之心理狀態,卻常讓我們漏失功德法財,所以是家賊。而要處理情緒失控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覺察自己已經和境界相應,起了迷惑執著,落到與情緒共舞的眾生法界。認識了以後,再以智慧觀照,從達磨祖師的《二入四行觀》,找出靈丹妙藥。從因緣果報的角度,遇到逆境時,先接受所處的情境,然後反省過去的過失與業障,進而強化自己的善念,坦然面對;而在順境時,則觀照福報生起的緣由,使自己不起貪著,不造新殃。有了觀照的智慧,就不一定完全聽由情緒指揮擺佈,作主不再遙遠,乃至能完全駕馭自己的心念。

  古德云:「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佛法教導我們十法界歸乎一心,而一心所起的知見則決定我們落在什麼法界。雖然我們目前在人道的法界,但若知見不正確,則可能當下墮入惡道的痛苦境界。對喜樂順境產生過度貪著,會招感水災;對與我執期待不同的逆境,產生瞋恨,則可招致火災。強化這些心念,將使自己與地獄、餓鬼、畜生道相應。因此能否淨化與提升自己的正知見,對於處理情緒有決定性的影響。凡夫眾生在知見上,常誤以人道為究竟,認為娑婆世間為安身立命之處,以致本想藉修習善法提升超越,卻多仍在人道纏縛。若能以聖者的解脫知見觀照,則更能夠從情緒的糾結中跳出。

和光同塵菩薩行

  若練習從聲聞的知見來看周遭的人事物,當要起情緒時,無常、苦、空、無我就可以是過濾心念的篩子;而從緣覺的角度,不能作主之觸、受、愛、取、有的流轉之苦就成為返照的明鏡;若以菩薩的視野來觀照,《八大人覺經》告訴我們:「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慈悲護念的心念將可更有效地轉化負面情緒,使我們不再用情緒來懲罰自己或傷害別人。菩薩宴坐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則又不妨示現世俗的情緒以和光同塵,進而以柔軟愛語引導眾生走向解脫。

  永嘉玄覺禪師有言:「幾回生,幾回死,生死悠悠無定止,自從頓悟了無生,於諸榮辱何憂喜?」藉由返照自心,契悟本具覺性,就可以從站穩覺性之地再出發,時時刻刻安住本心,不隨境轉。進而了知一切外相都是虛妄不實,三界境相都是因我們的心造作而起。同時,情緒只是生滅變化的念頭,本不實在,而能起情緒的主人才是我們要返照安住之處。所謂「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心中顛倒時,我們為自己產生的情緒所迷所困,一旦心念清明,煩惱生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乃至管理情緒作為我們行菩薩道落實俗諦的方便,幫助眾生從奴隸到主人,從生死到解脫。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