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1 期 |
|
本期主题:静气平心 临事不惊 |
|
静观一切法 心平世界平文/见歆法师 随着3C及网路之盛行,急促的步调、快速的效率已成常态,许多人在面对繁复的人事物时,也不自觉地心浮气躁,矛盾和冲突往往一触即发。明末大儒刘蕺山先生云:「学者遇事不能应,只有练心法,更无练事法。」而佛陀教导弟子禅修观心,即是无上的练心之法──心地法门,不但能帮助我们除心之病、平心静气待人应事,乃至能得究竟解脱。 观心返照离轮回 凡夫众生的心之所以受病,源于无明烦恼障蔽了本自清净、本无动摇的如来智慧德相,因此,非但不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甚且看不清一切境界只是众缘和合的假有,反而错认为真实。在对境当下,六根如电光石火般迅速出流、攀缘、住境,进而起种种分别、感受、妄想,却又再次执取此随缘现起的受想行识为真实,于是认真地起贪瞋痴、计较是非对错,认真地喜怒哀乐、不平委屈。非但对境当下内心波涛汹涌、轻举躁动,即使事过境迁,妄念仍如瀑流般奔逸,最后仍余波荡漾、扰动不歇,牵动身口意,造诸恶业,轮回受苦。 而欲除心之病、令心平静,当依佛语「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心躁动,犹如旋火轮,若欲止息时,无过修静虑。若于一念中,不勤修静虑,如人遭贼劫,身命难保全」。静中打坐修观,练习将狂心从攀缘奔逸中收回、不随尘境妄想而去,更不相续,慢慢便能体会到,无论妄想波浪多大,能知的心始终存在──就在突然发现自己在打妄想的刹那。只要安住在能知之心及修观法门上,保持清楚明白作主,妄想不灭自灭,乃至平日所执着的是非对错也自然而然放下、不再纠结。同时,如理谛观:无论是外在的尘境或自心的妄想,皆是众多因缘和合所生之法,只要其中一个因或缘变了,此一境界及自心的感受想法亦随之改变,故缘生无性、相假性空,一切法皆无可把捉,更不可住。 动中,则坚住此理,「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时刻提起觉性,觉察、静观诸法及自己受想行识的生住异灭,坚持不住、不随、不分别,唯安住当前能见闻觉知的心。妄心不动则狂心便歇,智慧心现前,方能如实了知当前多重的因缘性,并明白该放下抑或提起,便能进退得宜、无有挂碍。白天看不破、放不下的,利用养息前静坐,反省检讨、依教观心,最后销归自性。如此持续用功,必能定心、净心、明心,乃至悟心。 随缘不变心自在 中台菩萨道场制度完备,有分工也有合作,有时一念不觉,尤其突发事件,心急了、口气也不对了,隔着电话都感受到法界的波动不宁,不但说不清,也听不懂他人要表达的为何。此时唯有提起觉性,力挽狂心,静观:彼此的情绪、言语是为了常住事,当中又有各自的因缘、看法……众多因素和合而呈现当前的境,既是因缘生亦必随因缘而灭,不当执取不放。于是,安住在能闻的心、回归修行宗旨,不在事上讨分明,心平静冷静了,终于听明白他人之意,也能平和调柔地沟通,法界亦随之风平浪静。 开山祖师每云,修行就是要澄清当下这念心。透过观行于静中养成、动中磨炼,让汹涌翻腾的浑浊心水得以沉淀。以此澄静无波之心静观万物、谛观自心,渐能了达一切法,相为假有、其性本空的真实相貌,不为变化万千的人事物境界所惑而造业受苦,反之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以不动心、智慧心待人应事,便得自在解脱,心平世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