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科技與生活






元宇宙淺談

元宇宙淺談

文/普泉精舍護法會副會長、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 洪文斌(傳承)

  創立17年的臉書(Facebook)自從2021年10月改名為Meta,全力發展元宇宙(Metaverse),一時之間,元宇宙一詞甚囂塵上,似乎變成新科技的代名詞。然而元宇宙一詞並非新創,早在1992年的科幻小說《潰雪》(Snow Crash)就已出現。

  為何將Metaverse譯為元宇宙?Meta是之上、超越、更高之意,譯為元,元字在甲骨文中表示人的頭部,居人體的最高處。verse則為universe的簡寫,即宇宙。上下四方曰宇,表示空間;古往今來曰宙,表示時間。宇宙,即表示時空,也稱為世界。

  元宇宙就是利用現代的電腦、網路等科技,在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現實時空之上,再建立另外一個虛擬的數位時空。在理想狀態下,我們可以在這個新宇宙中感受到裡面的一切,並且創造和建設出現實世界中無法達到的事物與感受,甚至生活在其中。表1列出現實宇宙與元宇宙的對照。我們以六根連結現實世界,再透過虛擬的數位世界連結元宇宙,表2顯示隨著網路連結不斷地進化,各式各樣新的虛擬世界也不斷地被創造出來。通訊由類比訊號進步到數位,網路從有線邁入無線進而到行動,透過社群網路將人們更緊密、更方便地結合在一起,更進一步透過虛擬情境進入元宇宙之中。

現實宇宙(Universe) 元宇宙(Metaverse)
物質世界 (實體) 數位世界 (虛擬)
不斷膨脹 每天都有新的空間、世界、城市被創造出來
由數個時空、能源、物質、星體及粒子所構成 由無限多個虛擬時空及數據所構成
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38 億年前 元宇宙大爆炸僅僅是30 年前的事
一半以上的人類無時無刻連結在一起 以「連結」為基礎的元宇宙
大航海時代,發現新大陸 創造新大陸、新宇宙、新的時間軸和空間軸
地球是圓的 元宇宙是平的
表 1:現實宇宙與元宇宙的對照表

年代 連結的進化 實例 網路特性
1930s~ 通訊/電話/電報
廣電/播送
廣播38 年達5000 萬聽眾
電視13 年達5000 萬觀眾
類比
1990s~ 透過固定的終端
連接網路 (WWW)
Google、Amazon 數位
有線
2000s~ 透過社群網路關係
相互連結
Facebook、Twitter、
Instagram、LinkedIn
社群
2007s~ 透過智慧型手機隨時
隨地以人為中心連結
iPhone、Android 無線
行動
2010s~ 透過物聯網基於現實
情境相互連結
IoT (Internet of Things) 互動
2020s~ 透過元宇宙與
虛擬情境連結
擴增實境世界、鏡像世界
生活紀錄世界、虛擬世界
虛擬
情境
表 2:網路連結的進化

  早期元宇宙的概念主要指虛擬空間(如《潰雪》),但隨著時代進步,網路連結不斷發展,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紛紛誕生,社群網路服務陸續登場,元宇宙的定義也逐漸變廣。2007年,加速研究基金會(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透過元宇宙藍圖計畫,從短期和長期觀點對元宇宙的未來進行了情景規劃。以「電腦模擬產生虛擬世界或將現實世界加以擴增」為縱軸,以「使用者個人領域或是與外部互動」為橫軸,如此粗分為四種情景,又稱為元宇宙的四個核心領域,包含擴增實境世界、生活紀錄世界、鏡像世界和虛擬世界,如圖1所示。

圖一
圖 1:元宇宙的四種情景

擴增實境世界

  擴增實境世界是在現實世界中加上幻想效果及便利性,可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中顯示的現實背景裡疊加虛擬物件,並與該物件進行互動,例如寶可夢Go尋寶遊戲。也可透過特殊裝置,將虛擬奇幻物件呈現在現實空間中,或是以現實世界為背景,擬定新的世界觀、故事及互動規則,然後由參與活動的人共同遵守並互動的玩樂方式。擴增實境大致上會帶給我們兩種體驗:一、幻想效果,例如在現實中捕獲了動漫中的精靈寶可夢。二、便利性,例如在汽車擋風玻璃上顯示導航地圖。

生活紀錄世界

  生活紀錄世界基本上是將生活點滴分享到數位空間中,進而感受到一種愉悅與幸福,例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IG(Instagram)以及各種文字和影音部落格(blog, vlog)。參與生活紀錄的人主要扮演兩種角色:一、將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等自己的各種樣貌,以文字、照片和影片等形式記錄下來後,上傳至網路平台加以保存。二、觀看(包括轉貼和分享)其他使用者上傳的生活記錄內容,以文字留言、貼上表情符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生活紀錄世界中,希望自己遇到好事時,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或祝福;遇到壞事時,也能得到他人的安慰或鼓勵。

鏡像世界

  鏡像世界是將現實世界複製到數位空間,以提高效率並擴大範圍。例如Google地圖提供圖像化的道路、建築物的外觀和地址、街景照片和空拍圖等,我們可以便利地透過Google地圖來尋找地址或導航。又例如Foodpanda或Uber Eat等網路餐飲訂單平台,透過上網訂購美食,並選擇送貨或外帶服務。通過提供快速和方便的服務,給饕客們帶來了一個在鏡像世界中的體驗,允許他們在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享受美食。

虛擬世界

  目前元宇宙最被大家所關注與討論的就是虛擬世界,甚至認為元宇宙就是指這個虛擬世界。使用者可以在這一個嶄新的虛擬世界中與他人互動,甚至遊戲。在虛擬世界的元宇宙中,會先設定好與現實世界不同的時空、文化背景、登場人物、社會制度等,並在其中過生活。圖2為元宇宙的七個核心要素。人們在虛擬世界中並不會使用自己本來的模樣,而是會藉由虛擬化身(註)來探險、互動,並獲得成就感。虛擬世界大致上分為遊戲型態(如英雄聯盟、魔獸世界)和非遊戲型態(如機器磚塊、第二人生)兩類。一般而言,參與在虛擬世界的成員大多都為年輕族群,因為他們比較缺乏現實世界中的體驗。跟現實世界相比,在虛擬世界中所能體驗的事更多、也更有效率。例如:戴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頭盔進行飛機駕駛訓練等。

圖2
圖 2:元宇宙的七個核心要素

結語

  近年來,有很多嘗試將佛法以新科技的樣貌呈現來接引社會大眾。例如中台世界博物館於2016年開館落成之初,即推出《善財童子參學記》3D動畫,引起不少迴響。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曾於2017年主辦《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其中有VR體驗區,戴上VR頭盔,恍如置身石窟之中,享受沉浸式的3D體驗。最近ChatGPT聊天機器人與自動生成圖像的Midjourney等生成式AI軟體廣受喜愛,相信未來元宇宙與這些生成式AI結合,一定會創造出另一番風貌的元宇宙體驗,我們且拭目以待。

註:
虛擬化身(Avatar)一詞源自梵語,指分身或化身。但在1985年開發《創世紀IV》中,首先賦予新意,泛指在遊戲或社群網路中由圖像構成的分身或玩家角色

參考文獻:
  • 金相均著,張雅眉、彭翊鈞譯,登入元宇宙:解放自己,擴增夢想的次元,大塊文化,2022。
  • 崔亨旭著,金學民、黃菀婷譯,元宇宙:科技巨頭爭相投入、無限商機崛起,你準備好了嗎?高寶書版,2021。
  • 品味中台世界博物館──從《善財童子參學記》動畫說起,https://ctworld.org.tw/buddaart/65.htm.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7《敦煌風華再現-續說石窟故事》特展,https://nmnsfoundation.nmns.edu.tw/cp-71-147-e4d0d-1.html.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