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89 期 |
|
禪門探微 |
文╱編輯部 圖╱法心 唐朝石霜慶諸禪師,為廬陵新淦(江西)人,俗姓陳。十三歲時,隨洪州西山紹鑾禪師落髮;二十三歲至嵩岳寺受具足戒,後至洛陽學戒律,但始終覺得學戒是漸修,並不究竟,於是來到溈山靈祐禪師門下,志心於禪法,以悟為期,並發心領米頭執事,在道場精勤不懈地用功。 力行究心 豁然有省 一日,石霜禪師正在篩米時,溈山禪師恰好經過並提醒禪師:「施主物,莫拋撒。」石霜禪師回應:「不拋撒。」此時,溈山禪師卻彎身於地上撿起一粒米,對石霜禪師說:「汝道不拋撒,這個是什麼?」禪師當下無語。溈山禪師進一步開示:「莫輕這一粒,百千粒盡從這一粒生。」聽完溈山禪師的指導,石霜禪師回應:「百千粒從這一粒生,未審這一粒從什麼處生?」溈山禪師聽完石霜禪師的回應,只是呵呵大笑,就直接走回了方丈室。到了晚上,溈山禪師召集眾人,說道:「大眾!米裡有蟲,諸人好看。」 後來石霜禪師到潭州,追隨道吾圓智禪師繼續參禪。一日向道吾禪師請法:「如何是觸目菩提?」道吾禪師只喚來一位沙彌說:「添淨瓶水著。」待沙彌把淨瓶的水加滿,道吾圓智禪師反問石霜慶諸禪師:「汝適來問什麼?」正當石霜禪師欲再一次提問,道吾禪師卻逕自離開。石霜禪師於是豁然有省。 一日,道吾禪師即將圓寂,召集大眾並開示:「我心中有一物,久而為患,誰能為我除之?」石霜禪師於眾中回答:「心物俱非,除之益患!」道吾禪師予以肯定:「賢哉!賢哉!」 石霜禪師後來為了避世,混俗於長沙瀏陽陶家坊。與眾人朝遊夕處,大隱於市,如尋常人般,人皆不識,故又稱瀏陽叟。後來洞山良价禪師派遣僧眾前來訪尋,石霜禪師問來僧:「和尚有何言句示徒?」僧人回想起當年解夏時洞山禪師曾開示:「秋初夏末,兄弟或東去西去,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洞山禪師又再提問:「祇如萬里無寸草處,作麼生去?」此時,石霜禪師追問:「有人下語否?」僧曰:「無。」石霜禪師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僧人回去後,將石霜禪師之應答報告洞山禪師,禪師歎曰:「瀏陽乃有古佛耶!」石霜禪師從此顯露頭角,似果熟香飄,受到大眾敬重,推任為住持。此後住持石霜山二十年,道吾禪師將示寂之際,乃親至石霜山訪之,以師為嫡嗣。 其後禪侶雲集石霜山達五百眾,一日上堂,石霜禪師開示曰:「汝等諸人自有本分事,不用馳求,無你是非處,無你咬嚼處。一代時教,整理時人腳手。凡有其由,皆落今時,直至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極則。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則差,不分則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 扣擊問答 禪風盛極 石霜禪師早晚與學侶扣擊問答,禪風盛極一時。曾有僧人問:「如何是西來意?」石霜禪師曰:「空中一片石。」僧人聽完後禮拜。禪師進一步問:「會嗎?」僧人答:「不會。」石霜禪師曰:「賴汝不會,若會,即打破爾頭。」 一日,石霜禪師身處方丈室中,一位僧人於窗外問:「咫尺之間為什麼不睹師顏?」石霜禪師答:「遍界不曾藏。」僧人不解,回去後向雪峰禪師請法:「遍界不曾藏,意旨如何?」雪峰禪師道:「什麼處不是石霜?」後來石霜禪師聽聞了雪峰禪師的回答,回應道:「這老漢著什麼死急!」雪峰禪師聽說後,連忙說道:「老僧罪過。」 宰相裴休亦曾來到石霜山參訪慶諸禪師,禪師拈起裴休的笏(註1)說道:「在天子手中為珪(註2),在官人手中為笏,在老僧手中且道喚作什麼?」裴公默然以對,禪師便將笏留下。又一日,一僧向禪師請法:「佛性如虛空,是否?」石霜禪師曰:「臥時即有,坐時即無。」僧問:「忘收一足時如何?」石霜禪師曰:「不共汝同盤。」僧又問:「風生浪起時如何?」師曰:「湖南城裡太煞鬧,有人不肯過江西。」 一日,有僧向禪師請法:「如何是佛法大意?」石霜禪師便開示學人:「落花隨水去。」僧問:「意旨如何?」師曰:「修竹引風來。」僧又問:「如何是塵劫來事?」師曰:「冬天則有,夏天則無。」石霜禪師平日常以七語句開示學人,因七句中每句之末字均為「去」字,故又稱為「七去」,提示學人用功的原則與應具備之修行態度——「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 石霜禪師之學眾中有長坐不臥者,屹若株杌(註3),世人稱之為「石霜枯木眾」,其法嗣有九峰道虔禪師。唐僖宗久仰禪師之道譽,遣使齎賜紫衣,然而禪師堅辭不受。石霜禪師於光啟四年示寂,世壽八十二,法臘五十九,敕諡「普會大師」。 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