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植物采風集









家喻戶曉的樟樹

文/普蓮寺護法會會長、前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張惠珠(傳琛)

銀杏樹

  黃昏後漫步在校園小徑上,飄著細雨的空氣中也飄來陣陣清香,好舒服、好醒腦,很熟悉的氣味……,是誰?再用力多嗅兩下,喔!是樟樹!原來校園裡種了不少樟樹。

印象樟樹

  春天開車經過兩側種樟樹的鄉間路段,總是刻意打開車窗並稍減速行駛,為的是看樟樹嫩綠的新葉和聞著那特有的香氣;夏天、秋天、冬天還是喜歡經過樟樹下,因為它香氣恆存,而且在常綠的樹蔭下可以遮太陽、避小雨。小時候收冬衣時,母親都會在衣箱裡放幾顆白色的樟腦丸,用紙包著,等再拿出來穿時,衣服都有香香的氣味。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有一瓶樟腦油,裝在玻璃罐裡,看得到它是黃色透明的。蜜蜂、蚊蟲叮了,抹它;手腳碰傷瘀青了,塗它;暈車了,抹在鼻子下和太陽穴。聽到有人說:「這個家具是樟木做的。」趕忙湊著鼻子去聞它!小學和初中時的社會課本和地理課本中,說它是台灣三大出口農林產品之一,與茶葉、蔗糖齊名,曾經為台灣賺取大量的外匯。

認識樟樹

1.樟樹是大喬木,樹幹通直。
2.樹皮有縱向裂紋。
3.新葉嫩綠,帶點紅色。

  樟樹是原產亞熱帶的常綠闊葉大喬木,天然分布於華南地區、台灣、琉球、馬來西亞等地。是台灣中低海拔主要樹種之一,在台灣的平地山野至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曾經都有自生的樟樹林或大面積的栽培;公園裡、校園裡、馬路旁,甚至家中的院子裡都很容易發現它們的身影,加上它整棵樹都有香氣,每個家庭都會使用樟腦和樟腦油,這就是為什麼在台灣鄉下長大的孩子大部分對樟樹都不陌生,樟樹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樹。走在樟樹下或穿過樟樹林,一定可以聞到它特殊的香氣,所以樟樹又名香樟、芳樟;又因樟樹可以提煉樟腦油和樟腦,所以又稱油樟、栳樟。

  至於為何叫「樟」?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為樹皮的外觀呈現的是深褐色的縱裂紋,彷彿一行一行的文章,因為是樹,所以從「木」而寫作「樟」。早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記載:「其木理多文章,故謂之『樟』」;二是因為它有香氣,類似發散香氣的動物「獐」,它是樹所以取名為「樟」。

  台灣到處可見樟樹,然而您可曾好好觀察過它?

  可以長成大喬木的樟樹, 樹幹通直(圖1),樹皮褐色或灰褐色,有縱向的粗裂紋(圖2),小枝帶綠色,有毛茸。每年春天發新芽,新葉嫩綠帶點紅色(圖3),卵形,被柔毛;葉互生,闊卵圓形至橢圓形,全緣,略波狀,葉長5~9公分,寬3~4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略呈楔形,薄革質,表面亮綠且光滑無毛,背面略帶白粉狀,葉脈為基生三出脈(圖4),小脈網狀,脈腋具有微凸的腺,搓揉有樟腦的香味;葉柄長1.2~1.7公分,細長;偶爾可在地面拾得呈美麗暗紅色的落葉。

  花較小,多數,黃綠色,腋生,呈圓錐花序,花序長5~8公分;花被6~8枚,卵形,長0.1~0.12公分,外面光滑,內面有毛茸,先端鈍;雄蕊12枚,排成四輪,其中最內輪的3 枚為退化雄蕊,其餘9枚為完全雄蕊,第一、二輪雄蕊無腺體,花藥瓣裂狀(圖5),最為特殊;第三輪雄蕊有腺體,花藥蕊卵形,花絲短,略有絨毛;子房卵形,光滑,柱頭盤狀;每年2~4月開花,11~12月果熟,漿果球形,徑約0.7~1.2公分,熟時紫黑色。(圖6)

4.葉脈為基生三出脈。
5.花小、黃綠色,花被片6~8枚,雄蕊12枚。
6.漿果球形,熟時紫黑色。

樟樹學名的變遷

  樟樹這個物種,最早在1753年就被瑞典博物學家命名為 Laurus camphora L.,Laurus 是月桂屬,而樟科的拉丁名就叫 Lauraceae,月桂科; camphor 則是西洋人對樟腦的稱呼。1759年德國植物學家 Philipp Conrad Fabricius 首次描述樟科的樟屬 Camphora;1825年捷克植物學家 J. S. Presl 將樟樹命名為 Camphora officinarum (L.) J. Presl,種小名 Officinarum 則在說明它是可以做藥用的;同年他又將樟樹學名改 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有好一段時間樟屬被併到肉桂屬 Cinnamomum 中,所以樟樹的學名我們長期使用 Cinnamomum camphora (L.) J. Presl;直到2022年的一項分子系統學研究發現肉桂屬 Cinnamomum 並非單系群,因此又恢復樟屬名 Camphora,而樟樹學名也恢復為 Camphora officinarum (L.) J. Presl。

  話說肉桂屬 Cinnamomum 在拆分前,中文也常被稱為樟屬,肉桂屬的植物葉片,通常葉脈為基生三出脈,而事實上樟樹的葉脈也略為基生三出脈,而且肉桂和樟樹都有香氣,不過肉桂和樟樹的香氣卻迥然不同!

風光一時的樟樹

  您可知台灣曾有「樟腦王國」之稱?台灣在二次大戰前, 樟腦產量占世界約80%,與蔗糖、茶葉並列三大出口農產品。

  樟樹的根、木材、枝、葉均可提煉樟腦、樟腦油:一般是將樹幹削成薄片,在腦寮中蒸餾出樟腦及樟腦油;初製品再經分餾等程序可製其他產品,主要供賽璐珞(Celluloid)等工業使用。賽璐珞是什麼?賽璐珞是硝酸纖維素塑膠的俗名,是在硝酸纖維素中加入20% 樟腦作為增塑劑所得到的可塑性材料,也是人類發明的第一種合成塑膠,廣泛使用在梳子、鈕扣、膠捲和玩具上,因為賽璐珞工業的蓬勃發展,使台灣一度成為樟腦王國,是台灣之光!

  樟腦可供醫藥、塑料、炸藥、防腐、驅蟲等用;樟腦油可作農藥、肥皂、假漆及香精等原料。台灣樟腦輸出量在日治時期曾達世界首位,直到全球樟腦煉製產業被化學生產取代,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天然熬樟經濟樹種,從此沒落。目前樟樹多作為庭園木、行道樹或防風林樹種。

榮耀與禁忌

  儘管過去的風光不再,今日樟樹的光彩猶存!

  雖然只有小小不起眼的花朵,但它幽幽吐芬芳;亮綠的葉片在微風吹動下,也不斷地散發香氣……;那濃鬱的樹冠像把大綠傘,擋掉了些許烈日、大雨和灰塵;樟樹的果實能吸引眾鳥來集,真正營造了鳥語花香的環境……,此外樟樹對空氣污染的抗污力極強,有吸灰、吸噪音的功效,加以樹型優美又頗抗病蟲害,是很好的行道樹和庭園木。

  不過也得小心,因為樟腦被認為是具有毒性,且很容易經由皮膚、呼吸道、腸胃道等方式吸收的物質,可能會造成噁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等中毒的症狀,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家裡常用的樟腦丸,從前多用天然樟腦,後來又用萘為材料,是人工樟腦丸,又叫「萘丸」,毒氣昇華到空氣中,有可能造成中毒。若是蠶豆症患者聞到萘丸的味道,就可能引發急性溶血症,所以歐盟自2008年起開始禁用萘丸,我們使用不可不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