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
 
本期主题:自心是佛莫远求







古德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佛性人人本具,不必向外驰求。
无所求、无所住,清净心就是佛。
触物起照,心不染尘,即契佛心,得大自在。


自性灵山当下是

文/普学禅寺高级禅修班学员 传般


  记得幼年跟着爷爷、奶奶住在新竹乡下,那时对街有间寺院,我时常跑去独自在大殿礼佛。年纪渐长,开始很爱阅读佛教相关的书籍,例如《六祖坛经》、《玉琳国师传》等。

  毕业后在高雄服役,假日很喜欢到佛寺,一日傍晚来到一座寺院,看见僧众准备做晚课,我问法师是否可以参加?法师应允,遂安排我排班在最后列,当时看不懂经文,只知梵呗响起,我泪流满面。心中生起疑问:是什么力量让我动容?动容的又是谁?

狂心歇下自性显

  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四处寻找答案,就这样经常走访各道场,断断续续找了二十多年。也许是因缘成熟,偶然得知住家附近有间普学禅寺,去电时知客法师告知,有初级禅修班正准备开课,隔日依约到禅寺报名,就这样一路从初级班至今,九年多来不曾间断,因为我深知这份得来不易的因缘,必须格外珍惜。

  初入佛门抱着想解脱的心来求法。记得禅修课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学佛以前,这念心都是向外攀缘,跟着习性、情绪、境界在转。贪爱、憎恶、分别,念念如波涛汹涌般相续不断。遇到压力、不顺心时,往往都是借由感官享受、五欲之乐等方式当作出口,只是在贪瞋痴中不停地流转,这念心不仅没有得到平静和解脱,反而因为无明造作诸多的恶业,增添更多的烦恼,心中依旧空虚。

  禅修课中,住持法师不断地提醒,修行要在这念心上用功。刚开始不太明白这念心在哪里,往往都是顺着我执。透过听经闻法、每日定课、静坐、参加精舍的拜忏、法会,这颗狂心逐渐得到安住。《六祖坛经》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过去习于向六尘攀缘的六根,渐渐地收摄回来,每每心念一动,住持法师的训勉:「觉性要跑在习性前」言犹在耳。透过不断地觉察、觉照,藉境练心,把每一个境界都当作是修行的功课,将每一个烦恼都转成是修行的下手处,练习无念、无相、无住、无为,这念心保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要能作主。

回光返照心地明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每个人都有自性灵山,只因妄想执着把自己的宝山给遮蔽了,透过修行便能让本自具足的清净心现前。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佛法以人为根本,人以心为根本,心以觉悟为根本。」这个能知能觉的心你我都有,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因此,要常常回光返照、检讨反省,坚住正念,随顺觉性。修行就在日用生活中,做到「人在哪里,心在哪里」,这念心不住六尘,无任何杂念,才能如《维摩诘经》所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原来「净土」不在他处,当下能知能觉的这念清净心即是!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能修行是诸多善缘所成就,感恩开山祖师、感恩大众法师、感恩护持道场的师兄们,期勉自己当勤精进,依教奉行,菩提路上永不退转。



单元首页